觀眾:“哈哈哈哈……”
梁斌:“……”
蘇可欣:“……”
方既明覺得太直白了,然后加了一句:“同時也順帶為振興國產電影做點貢獻。比如說,東方夢工廠最為注重劇本,所以我結合我的優勢,成立了一個網絡文學的網站,叫做‘東方中文網’,歡迎任何人有編劇想法的,都在上面投稿。只要你的劇本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政策,都能呈現給廣大的網民。
網民是最忠實的讀者,劇本好不好,他們能看得出來。
這樣一來,就算劇本沒能拍成影視作品,我們也會對其中優秀的劇本進行簽約。
當然了,東方中文網不止是可以發表劇本,也可以發表小說。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也是跟劇本一樣的待遇。
為什么我想做這個網站呢?因為我發現,在中國的影視圈,編劇的地位最低下,導演能改,資方能改,甚至演員覺得自己演不來,也能改。改得面目全非之后,影視作品一塌糊涂。而好萊塢那邊呢?恰恰相反,最為注重劇本。所以大家看到了,好萊塢的作品內容核心很簡單,但人家就是能拍出好片子來,我們不得反思一下嗎?
東方中文網,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夢想,把國產影視帶入正軌的夢想,讓所有人都尊重編劇。因為,只有劇本才是影視劇的靈魂,不是導演,也不是演員。
好的劇本,根本不需要演,文字里就有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可以說,人的想象力,比電影豐富多了。可惜的是,我們的同行,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再肆意更改劇本,那么中國的影視將走入歧途,最后只能是淪為外來電影、外來電視劇的炮灰。”
梁斌奇道:“但據我所知,我們國家的影視劇制度,好像都來自香江。”
方既明認真地說道:“所以只能學了個形似,而不是神似。大家可能只知道香江電視劇,是一邊拍,一邊改,一邊播放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因素,那時候香江只有三個電視臺。一個是無線,一個是亞視,一個是鳳凰。鳳凰就不說了,香江人自己都不看的。所以呢,六十年代末開始,到九十年代,都是無線和亞視的競爭。
但香江是一個小市場,拍電視劇觀眾不喜歡看,收視率就比競爭對手低。那怎么辦?只能改劇本,改成觀眾喜歡看的。實在不行,就匆匆忙忙大結局,再拍新電視劇,搶奪收視率。因為有了收視率,才有廣告,才能有收入。這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內地這里基本上無法做到。
因為,香江那邊的收視率很容易統計的,根據收視率來調整拍攝,這就是香江電視劇火爆、頻出經典的緣故。畢竟,香江電視劇等于是一邊拍,一邊做了市場調查。有了實踐的支撐,自然而然的,經典就多了。可問題是,我們內地拍電視劇,能這樣嗎?不行吧?
連調研都沒做,就亂改劇本,這電視劇能好到哪里去?同樣的道理,電影劇本也是一樣的。編劇里有專業人士,好比我認識的燕大歷史教授劉賓朋,他就是東方夢工廠最新電視劇《少年大漢天子》的編劇,我們改編的時候,都要最后給他看過,才確定下來的。一部歷史劇,你還能專業過歷史教授?不客氣的說,很多導演連歷史書都沒看過,他懂個屁的歷史。
這么胡亂一改,全都亂套了。你拿觀眾糊弄事,觀眾就肯定不買票。誰把觀眾當傻子,觀眾會讓他們傻眼!”
……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其實我只是想演戲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