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了讓你別來的,這么遠。”
方既明略帶埋怨道,“是坐機場大巴過來的?”口中雖然埋怨,但方既明卻是很感動的。
林清漪主動挽起了他的胳膊,也不在意他是不是會被狗仔隊拍到。“嗯,其實也挺快的,半個小時左右就行了。”
方既明奇道:“今天你不用跟教授做科研嗎?”
“教授自己去企業了,我沒興趣跟著去。”林清漪是有主見的,雖然她沒說明為什么沒興趣,但方既明猜得到,無非是這樣的企業輪不到學術來指手劃腳,要么是大企業,要么就算你給個信息管理系統,人家也不會去用的小公司。
因為信息的傳遞,終歸是面對面最快。
小公司就那么幾個人,連幾個人都管不了,那么這個老板也不用干了,直接倒閉算了。
方既明沒說什么,而是笑著問道:“你的論文怎么樣了?”
“進入SCI系統了,IF影響因子超過2.5的期刊,我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數有21次。”林清漪驕傲地說道。
是啊,要知道很多本科生,別說能發表論文到國外期刊上了,就連國內的期刊都未必能上。最關鍵是,還能被引用!主要是林清漪受到方既明的影響,她提出的信息管理要與時俱進,利用算法、大數據等高新技術,計算出公司最需要改善的信息傳遞途徑,努力把效率提升到最高。
單單是“算法”、“大數據”、“云端計算”等等新奇的說法,引起了全世界學術圈子的關注。
方既明也能猜到,為什么那個教授不待見林清漪了,要知道他自己都沒能發表這樣一篇論文,短短半年內就被引用超過21次。這可不是在國內期刊刊登的論文,而是國外學術期刊!一個學生,比老師還厲害,你叫老師怎么維持自己的學術權威?!
方既明還能猜到,為什么這個教授把林清漪收入實驗室了,就是希望林清漪再寫出這樣的論文,他好掛一個指導老師的名字。這樣的履歷,也是杠杠的!甚至暗黑一點,把學生的學術成果剽竊成自己所有,在國外發表“原創”論文,有名有利之下,一個學生算得了什么!
林清漪也不傻,她現在也不經常去實驗室了,總推說專業課程很忙,沒時間去實驗室。這樣一來,那個教授也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但林清漪也是很難受的,因為只要掛名在實驗室下面,她發表論文都要掛這個教授的名字——你無法證明,實驗成果不是從實驗室做出來的啊!而且,還不能脫離實驗室,畢竟這個教授也擔任著主課老師,這就很難受了。
在名利的沖擊下,頂尖學府的老師,也變得如此唯利是圖了。怪不得上輩子某兩所頂尖學府,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沒有多少家國情懷。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個風氣方既明也是服了。
“我家清漪最厲害了!”
方既明寵溺地摸了摸她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