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物流才是電商的命根。當然了,這兩者也是相互依存的,物流是把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的紐帶。
“物流?”
吳建民皺眉道,“這能行?”
方既明笑道:“書記,根據我的調研,未來物流市場規模在每年一千億元,你覺得這個市場大不大?”其實,方既明還是有話沒說的,一千億元的規模不過是在2005年之前,要是再過十幾年,七千億元的規模都不在話下。
吳建民這才有點開心了:“好像是一個大產業啊!”
“最關鍵是,義烏的小商品,不也需要物流,才能流向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嗎!所以,現在謀劃做物流,絕對是明智的。我打算在金華,投入一個億,做一個物流公司,先輻射長三角,再圖謀全國。”方既明把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當然了,這也需要書記大力支持,需要正策的支持。”
“一個億……”
其實吳建民是不滿意的。
在吳建民看來,方既明都這么有錢了,隨便掏出幾個億來投資家鄉,那不是應該的嘛!
事實上方既明也并不是那么有錢,因為流動資金什么的,方既明太少了。除了飛訊那邊的流動資金多一點,勉強能拿出幾千萬來不至于傷筋動骨之外,其余名下的企業掏錢出來等于截斷現金流,這是不明智的做法。
在股市那邊,方既明倒是有錢,可惜還在低谷期,即便賣出也賺不了多少錢,而且很惋惜。
“一個億不少了書記。”
方既明苦笑道,“你以為我是成功企業家啊?并不是!我現在頂多算是有點知名度的企業家,真正的身家加起來,都沒超過二十億。而且,起碼有十五億,是固定資產,剩下的,才是流動資金。”
這話雖然不是很真實,畢竟按照方既明的習慣,是財不露白的。但實際情況也差不離了,哪有創業一下子就實現財富暴漲的?沒有那回事。因為飛訊已經拿出去融資了,百度也是,好導航也如此,所以不算得全部都是方既明的錢。從這個角度看,方既明的財富確實不算多。
個人財富能有二十億,已經很不錯了。吳建民也懶得去跟方既明爭,他只不過有點失望罷了。“那方董需要什么具體支持?”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最好是能批到一大塊工業用地吧,書記你也知道的,做物流就必須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要有大塊的集散地,能讓貨品和汽車能快速運轉。另一個呢,就是交通了。所以,我需要的土地,交通便利是關鍵,偏僻一點也沒事。”
這年頭土地沒那么金貴,關鍵是現在房地產投資上億的都不多!所以,吳建民想了想,說道:“那在義烏那邊可以嗎?那里有不少地。”
方既明笑道:“沒事,也靠近市區,還背靠義烏小商品生產地。關鍵是,一定要交通方便。書記,我給你打包票,這個物流園啊,起碼能解決上千人的就業,甚至以后能輻射萬人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