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這個文件,飛訊才能從銀行貸款發展。因為從2000年到2002年,享受18號文件優惠政策的軟件企業已經有4800家,國內自主開發軟件經過登記已達10000套,國家持續向軟件企業讓利超過30億軟妹幣。
可以說,這個綱要就是要促進軟件產業的發展!
而現在,軟件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中的新亮點。
只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雖然國產軟件發展迅猛,但這種步伐還不能適應當前國家經濟發展對軟件提出來的要求,同時軟件當前的現狀也不符合綜合國力當前的表現,信息技術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這個能力還很弱。在這樣的前提下這個《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便誕生了,針對產業內存在的問題繼續給予推動。
《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鼓勵拉動內需促進軟件產業的發展。拉動內需是根據我國產業發展的特點提出來的,也是區別印阿三模式的做法。另外,《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中針對優先采用國產軟件產品和服務、國家加大對軟件產業的投入、落實優惠政策、整頓市場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規定。
有了這個《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軟件企業的腰桿子就硬多了。
可以說,這是國家在催促著國產軟件的發展。
這不,好評網都打算出軟件了,還有百度,也是要推出百度瀏覽器的。原本就有軟件的360、飛訊更是要持續發展。哪怕是順風快遞,也準備開發一個軟件——互聯網的東風,不搭白不搭啊!還有東方中文網,開發了一個讀書軟件,擁有電腦端和手機端兩種,支持各種文檔閱讀。
只要是跟互聯網沾邊的,都要用這個綱要,想方設法搞來貸款,好好發展自身。
一時間,互聯網人為之狂喜。
是啊,國家都給信心了,還怕什么互聯網寒冬啊!
但是呢,《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是有目的的,因為綱要明確提出了到2005年要實現的產業目標有:軟件市場銷售額達到2500億元,國產軟件和服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軟件出口額達到50億美刀,形成若干銷售規模過50億元的骨干企業,軟件人才達到80萬人。
相對于2005年的產業目標,2002年的實際數字還有很大差距:軟件加服務銷售總額不到800億元,國產軟件市場占有率僅為三分之一,軟件出口額為11億美刀,最大的軟件企業銷售規模不超過20億元,國內軟件人才僅有40萬人。
可以說,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
別的不說,要不是有飛訊等一批新崛起的軟件在,2002年的軟件加服務銷售總額只會更少。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其實我只是想演戲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