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實呢,劇情很不順暢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全球票房2億美刀的武俠電影,就是靠著畫面吸引人的。
只要把畫面拍好了,那么劇情什么的,都無關緊要了,反正老美們看不懂。于是,這個彎彎導演火了,因為這部電影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于是,很多中國導演就想了,彎彎導演行,沒理由我們不行啊!于是,模仿的影片層出不窮,然而,真正的大制作,還是要論這一部《刺王劍客》。
金森的底氣,就是這么來的。
“方既明算什么東西?我的電影一上映,保管超越他的《情圣》!”
也許是喝多了兩杯,金森顯得很健談,這種flag都敢立了。
一個導演同行說道:“那是,老金你的資源可真好,陽光傳媒可是真下血本啊!”
“三千萬美刀的投資,嘖嘖,我是想都不敢想!”
酒桌上,這些導演也艷羨了。
沒辦法,這樣的大制作,只要用心去拍,沒理由會失敗的。唯一的懸念,就是看全球票房能不能拿回成本。按理來說問題也不大,因為這部電影的第二投資者,就是好萊塢的一家影視公司。只要人脈、后臺夠硬,那么在北美地區拿下幾千塊熒幕上映是沒問題。
要是爭取到一個好檔期,那么突破記錄也不在話下。
金森被吹捧得飄飄然了,再加上喝了酒,他打著酒嗝說道:“方既明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以為在國內橫就行了,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別的不說,這華語電影第一票房,是他嗎,他就這么狂?”
這句話倒是不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特別是喜劇電影,很難做到走出國門。因為喜劇電影里的臺詞,往往是導演最熟悉的語言。別的不說,單單是粵語配音成普通話,都有點喪失原意。更別說,要配音成英語什么的了,那基本上就沒多少喜劇意味了。
跟動作電影不一樣,動作電影的話,場面火爆就夠了,打斗好看一點,絕對能把那些歪果仁唬得一愣一愣的。
這不,還有不少歪果仁以為中國人個個會功夫,人人懂輕功呢。
當然了,也不是說喜劇一定不能沖出國門。比如說,弄一個動作喜劇就行了,通過動作來傳達劇情,而不是語言。比如卓別林的電影,別看是默劇,實際上任何一個動作,都能讓人哄堂大笑。
有導演附和道:“就是,他狂什么?”
事實上,方既明并不狂,而是國內娛樂圈眼紅他,排擠他罷了。
金森又喝了一口酒,醉眼朦朧地說道:“他啊,仗著有點小才華,就敢小覷天下英雄,遲早要栽跟頭的。”
“老金說得對,我們都知道,做人得低調。”一個導演隨口說道。
事實上,很多在場的導演都默不作聲。
作為一個導演,你怎么低調?
低調的話,票房還要不要了?
別的不說,媒體采訪的時候,有哪一個不是恨不得多說幾句宣傳的話?
還是的,這些人在打自己的嘴巴啊!
然而,金森卻沒有半點這個覺悟,他醉了,也想發泄一番:“我這一次,肯定要做國內票房第一!”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其實我只是想演戲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