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箏點頭,又問了一些近日京都發生了的,掌柜雖看起來冰冷冰冷,又有些輕浮,但還是挺熱心腸的。
女掌柜姓元,是被夫家休棄的女子,后來自力更生開了家布莊,誰知夫家天天前來鬧,后來遇到了聶曉婧,幫她擺脫了夫家的糾纏。
在這小鎮上依著開個小布莊,當女掌柜,生意不好不壞,但卻幫聶曉婧接濟救下來的人,安置在小鎮周邊的小村莊里。
而店里的小二,也是被聶曉婧救下來的可憐孩子。
與元掌柜談了好一會,了解到了不少京都的信息。
正欲離開的時候,才認真打量起元掌柜身上所穿的衣裙。
很特別,有樣式并不是這兒的衣裙的統一版式,有點像江湖人氏簡束裝,又有點像唐朝的漢裝,看起來簡潔但又不失大體,總體得儀。
心血來潮的,華箏向元掌柜索要了幾張紙,將近日做的幾根碳筆拿了出來,在張上唰唰地畫了幾個衣服樣式送給元掌柜。
看到華箏畫的圖,元掌柜一掃方才漫不經心的樣子,雙眼連眨都舍不得眨地看著華箏所一之圖。
華箏沒有多逗留,將東西留下之后,便告辭離去了。
兩日之后,華箏帶著黃依離開了何家村。
同行的還有前往京都趕考的何家村書生蘇慕。
因為何家村的村長擔心蘇慕獨自上京不安全,便特地帶著蘇母和蘇慕拜房了華箏,請求他們在回去的路上與蘇慕同行,相互也有個照應。
劉嬸起初不愿,畢竟兩個姑娘與一個男子同行,日后被人知曉,對于華箏與黃依的名聲不好。
可華箏得了村長多日的照顧,倒沒覺得如何,便一口答應了。
其實現今才七月中旬,何家村離京都也不過是半月的腳程,此時前往京都趕考,是早了些。
但村長和蘇母都擔心征兵的事不知何時下來,若蘇慕還呆在村子里,到時候征兵下來,恐怕難逃被征的命運,畢竟像何家村這樣子的小村莊,哪家能交得起三十兩的免征稅啊?
即便是劉嬸,一年種著一畝三分地,再養著雞鴨種著菜,自給自足,也得省吃儉用三五年才能攢下這十兩銀子左右。
三十兩,對于一個農戶而言,實在是太難了,更何況有些家里還得征兩人。
想到此,華箏心里犯著酸,痛恨長樂公主之余,更多的是心痛這些勉強能吃飽穿暖之人。
若戰事起,恐怕他們的日子連吃飽都成問題了。
還是坐那輛牛車,可是坐在車上的人心情都有些低落。
黃依更是紅了眼,但又不能讓人發現她與劉嬸的關系。
劉嬸在看著二人上了牛車之后,便站在原地良久未動,淚水都不敢流下,生怕被人看出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