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思變。
古寨村地處大山之中,種地的收入滿打滿算,一年下來也只有三萬多元的收入,這還是一家辛勤的結果。如果換成懶惰一點的人,能有兩萬塊錢就是燒高香了。
莊稼若想長得好,除草施肥打農藥,缺一不可。
幾十年前,也有個別村民背井離鄉,前往外地打拼,為的就是讓家里過的好一些。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也紛紛離開了村子。那些學習較好的青年,更是在城市里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可這畢竟是極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都在鎮上或者附近的縣城打工。
這樣一來,村子里的年輕人也就越來越少。
留在城里的年輕人即便是過的再不好,也不想回來面朝黃土背朝天,那樣的生活沒有任何盼頭。
他們是不用回來了,可是家里的父母就要發愁了。
男孩子不能成家,就不能傳宗接代,若想成家就要在城里買房買車;女孩子不嫁人,父母還是要整天惦記,擔心她們是否工作順利,是否安全健康。
類似的情況不止古寨村,富陽鎮旗下的大大小小的山村里面都是這種現象。
想當初,張正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卻沒有任何辦法。他總覺得,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再有二三十年,可能古寨村都得消失了。
誰知,孔達橫空出世,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有些在外混的不如意的年輕人得到了消息,也紛紛回村。古寨村的村民憑借種植蘆薈大棚收入幾十萬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富陽鎮。
那些媒婆得到了消息,也是聞風而至,給那些還沒有成家的男青年介紹女朋友。畢竟這是他們的營生,如果說成一對兒可以從中拿到三千元的媒人錢。
那些待字閨中的女孩兒也都成了香餑餑。
富陽鎮那些開門店的店主和開公司的小老板,也紛紛尋找媒人前往古寨村提親。這些人手里有點錢,一旦結婚之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古寨村投資了。
如果能借著古寨村快速發展的時候,吃上第一只螃蟹,那絕對能大賺一筆!
“那按照這個速度,過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到處吃席了。”孔達想到香噴噴的大鍋菜,就流口水,感慨道:“我都有段時間沒吃大鍋菜了。”
“對對對!”張正林心情大好,樂呵呵的說道:“孔達,你如果過去吃席,保證東家都得高興直咧嘴。我今天算了算,咱村回來了十三個沒娶媳婦的小伙子。如果都能成了,那你可是功德無量了。你說,我給你在村里立個雕像怎么樣?我記得外國有個什么愛神求特什么玩意兒的,拿著個小弓箭。我到時候給你弄個大的牛角弓,保證比那個威風。”
“三爺爺,再給箭頭上放個愛心,給雕像的后背上弄倆小翅膀。”白鳳凰被張正林這番話逗得咯咯嬌笑,可還是沒忘記提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