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過了幾天之后,陳年就發現何師傅這個人其實是挺好的。
為人處事都非常的大度。
但就是在為人師這一方面就會顯得格外沒有耐心且暴躁。
平時的和藹在這一刻就會完全消失。
但就算如此,陳年每一次都能從何師傅那里學習到很多新的東西。
比如,夏天、冬天放的水量不同。
比如,下雨和不下雨的時候,放的水量也不同。
不同季節、氣溫、濕度都會影響醒面。
所以就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來改變水量、水溫、鹽的多少、醒面的時間等等……
如此復雜的程序,非但沒有讓陳年新生退卻,反而讓他更加期待了!
這才是自己該學習的東西嘛!
可就在陳年詢問何師傅這個東西具體要怎么衡量的時候,何師傅卻在一陣苦思冥想,然后閉著眼睛手凌空比劃半天之后,吐出幾個字:“不知道。”
“不知道?”
“老子怎么可能知道,那你得問我的手,不能問我。”
陳年:“……”
感情這就是傳說中的肌肉記憶?
不過陳年想想也確實。
這個時代,誰會把面和水稱著定量到多少克來用啊。
這種老一輩流傳下來或者是根據無數的經驗而得來的東西,很難用語言說清楚。
非要說的話,那他只能給你用手大概給你比劃一下。
“這么多……”
“鹽也來一小把。”
“水,就是你的手感覺比溫溫的稍微再溫一點點……”
這種描述都太過于籠統了。
陳年以前覺得適量、少許、大量就夠抽象了。
但沒有想到居然還有比這些更加抽象的描述。
不過,就算是這樣,陳年也有自己的辦法。
他直接回憶著大學時候實驗課的內容,把現在有的條件,設置了幾組對照組。
比如,現在需要考慮到的主要外界條件是:
氣溫、濕度。
而設置的變量則是:
鹽、水、水溫,醒面的時間。
每天的氣溫這很好獲得,而且有時候根據體感就能大概得出。
所以,在不下雨的情況下,氣溫大概相同。
陳年就要不停的修改一些變量,從而與另外一組進行參照。
然后再把每一次的結果記載到本子上。
這個過程陳年是暗中進行的,也就是每天根據何師傅所說的知識點進行調整,然后等到回去之后再偷偷把這些都記下來。
十來天的時間過去,陳年發現何師傅罵自己的次數好像也變少了。
大概是因為自己出錯的次數沒有那么多了吧。
但畢竟陳年現在連和面都沒有學會,所以陳年在店里依舊做的是除了做飯以外的其他工作。
而在這十幾天的時間。
何師傅每天早上開門的時候,會把貼在門口的那張尋人啟事重新用手撫平。
如果適逢下雨把那紙張沖壞了,等到雨過天晴的時候,何師傅又會重新換一張上去。
至于店內,那是常年都貼著。
以至于到后來,陳年把上面的所有字都背會了,甚至連帶著何師傅兒子的照片都記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