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已經成了店里的面師傅,而何師傅也基本上退休了,每天就是主要負責和客人們聊聊天,夸夸陳年,說說報紙上的事情。
陳年的手藝愈發精湛,面也在經過不斷地改良之后,更加有勁道。
期間,陳年還去了不少上海其他致命的面館去取經。
不得不說,每一家出名的面館都有其獨到之處。
客人們不傻,哪里好吃就去哪里。
而且除了這些知名的館子之外,還有一些開在大街小巷之中的名不見經傳的面館的味道也十分不錯。
集眾家之所長,再從其中研究書自己的風格。
當然這種風格陳年不會這么快就用在店里,他只是給何師傅嘗了嘗。
“可以啊,這面勁道!而且蔥油香啊!”何師傅不禁贊嘆道,從去年開始,他就已經不罵陳年了,在何師傅的心中,罵陳年是為了讓陳年進步。
雖然有時候話語比較沖,但陳年也能理解對方的苦心。
所以從來都沒有說什么。
只是默默的一遍又一遍的進行著嘗試。
“但是啊,還有點不是那個味。”
陳年就有些疑惑了:“何師傅,四年了,您說的那個味究竟是什么呢?不是某種食材、也不是某一味調料,這些年我已經把能嘗試過的東西都試遍了,可還是不知道您說的那種味道是什么。”
陳年多想自己親口常常何師傅說的到底是什么。
而且何師傅和思思都說好吃。
但是他們也都說差一些味道,可是自己給晶報的余雄吃了,對方卻沒有這種感覺,這些年來,他也問過許多老主顧,大家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好評。
若不是經歷的這些夢境都無比的寫實。
陳年都要以為是不是因為自己使用的不是傳說中的廚具的緣故。
這天晚上,何師傅照例回去,陳年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練習,雖然和面這動作陳年已經做的無比熟練了,每一分力道、每一次鹽量的把握;下雨、不下雨,冬天、夏天,梅雨季節,以及平時的水與面的比例,還有用什么樣的面最好,對于這些都掌握的滾瓜爛熟。
而陳年用于記錄的那七八個筆記本上,每一個日期。
A、B、C、D......等一組組的實驗對照,x、y、z的一個個實驗變量,都是陳年曾經嘗試過無數次的。
之前已經固定好的實驗數據,一下雨,就要繼續增加變量。
確定了比例之后,還要一遍一遍的進行嘗試。
最起碼也要做到滾瓜爛熟才行。
否則的話做飯的時候,可人總不能等著你一點一點的再去測溫度、稱重。
一萬小時定律,其實并不是說一萬小時之后就能學會,而是說這一萬個小時足以讓人形成肌肉記憶。
哪怕就是不用過腦子,手就下意識的去做了。
人在寫字的時候,大多數字無需停下來用腦子想,便可以直接寫出來,這就是肌肉記憶的一種。
可是自己的面做的更好吃了。
每天晚上都過來吃面的那個人卻許久都沒有來。
自己呼嚕呼嚕吃了一碗蔥油面之后回到家中,何師傅還在那邊看報紙,最里面一個勁的不知道在念叨著什么。
陳年也沒有細聽,畢竟人上了年紀就總喜歡在嘴里念叨一些什么。
人之常情。
洗漱過后躺在床上,陳年一直都在想著思思為什么沒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