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簿子是一月一更,記得極細,她重點看這幾日的記述,這一看她方才已經消散的怒火,一下子就又升了上來。她深呼吸了下,冷聲對小莫道:“把記簿子的內侍省小吏給朕宣了來。”
小莫低頭道:“她人就在殿外候著,奴才這就傳她進來。”
薛愷悅見狀,猜測是這簿子出了差池,他連忙低頭看了看明帝手中的行止簿子,這一看便明白明帝為何生氣了。這簿子上十二日那一欄只記載了江澄出宮,其他后宮一無外出記錄,而且也看不出來有涂改的痕跡,這是記簿子的小吏漏記了,還是安瀾吩咐了小吏不準記錄呢?十五日那一欄倒是記著敏君、果君、嘉君三人一同自長樂門出宮,至戌初敏君果君由景福門回宮,嘉君未歸。
他頭腦運轉如飛,輕聲勸明帝道:“陛下莫要激動,許是記事的小吏一時忘了記了,臣侍聽說因為要時常出入后宮,內侍省挑了個年滿六十的小吏掌管記錄之事,這小吏年老了健忘也是有的,再者,也可能是皇后怕陛下知道了生些沒必要的煩惱,讓人交待了不要記上去,這也是皇后心疼陛下的意思。”
這兩種可能都不是沒有,明帝平復了下心情,心里盤算著,若是小吏漏記了,她以后就得多安排兩個記簿子的人了,若是安瀾吩咐了小吏,她晚上就要跟安瀾說一聲,讓他以后不要護得這么嚴實。
記簿子的小吏很快被小莫帶了進來,這小吏看樣子得有六十好幾歲了,頭發花白,雙目渾濁,走路也有些遲緩了,明帝見這情形暗道看來需給這小吏添幾個助手。
這小吏卻不知是心虛還是怕見天子,一進了殿門就跪下來給明帝行跪拜大禮:“微臣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明帝沖她揚了揚手中的簿子,單刀直入地問道:“怡卿十二日曾出宮一趟,簿子上怎得沒記?”
那小吏哆哆嗦嗦地答道:“那天怡卿主子出門的時候,奴才就要記來著,景福門的侍衛們跟奴才說怡卿主子可能一會兒就回來了,讓奴才等怡卿主子回來再記錄也不遲。”
景福門的侍衛,薛愷悅回想了下,他那日和顧瓊從北境回宮,就是走的景福門,顧瓊賞了侍衛們一頓萬家春色的酒席,看那些侍衛們殷勤的勁兒,平日里應該沒少得顧瓊的好處,得了人的好處,自然要替人說話的。
明帝看了這小吏一眼,繼續追問:“怡卿回來了,你又為何沒記?”
那小吏聲音都發顫了:“怡卿主子那天很晚才回來,一回來,就讓他殿里的侍兒霜兒來找奴才,說是皇上病著,怡卿主子給皇上祈福去了,怡卿主子不是個愛夸功勞的,要微臣體諒主子的心意,這一回就不必記錄了。微臣本不敢答應,可那侍兒說皇上病著呢,拿這點子小事打攪了皇上靜養,微臣便是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砍的。微臣想著怡卿主子是常出門的,不會有什么別的事,又架不住那霜兒哀求,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