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周氏和張氏給鄉鄰送完雞蛋回了家,聽宋氏說給趙家父子倆拿了十個雞蛋,余周氏倒沒像從前余嬌只是炒菜用了幾個雞蛋就動手又打又罵,反倒還說既以后都是親家,該留趙家父子倆在家中用過飯再走才是。
宋氏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感覺,隱隱覺得這個家里已經發生了變化,從余周氏轉變的態度中,她悟出了一個道理,人在困境中,也一定要自強不息,只有自個兒努力有所作為,才能活得有底氣,旁人才會不敢再輕視你,隨意欺壓你。
張氏留在灶房幫宋氏燒火,說起剛才在外頭聽見的傳聞,“陳家的柔丫頭退親了。”
宋氏擇菜的動作頓了下,“是陳家退的親,還是與她定親的那戶人家?”
張氏往灶下添了柴,“聽王嬸子說是陳家主動退的親,跟她定親的李家還特意帶了好些東西來陳家說和,陳家壓根沒讓人進門。”
宋氏沒做聲,陳柔是個好看的姑娘,從前她跟五哥兒親近,五哥兒中了小三元,村里人都說倆人郎才女貌,宋氏也想過兩家結親。
可后來,經了五哥兒身子敗落那一遭,陳家人拒親雖沒錯,但翻臉不認人的姿態未免叫人心寒。
啟蟄喜歡孟丫頭,她這當娘的自然能看出來。
宋氏現在心里就認準了余嬌這一個兒媳婦,旁的什么姑娘,那都跟余嬌沒法比。
若沒有余嬌,他們二房怕是還過著幾個月前的慘淡日子。
張氏又說道,“也難怪現在陳家瞧不上李家那門親事,秀才郎到底跟舉人沒法比,陳家清哥兒中了舉人,陳柔又長得那般好看,陳家人的眼光難免會變高。”
宋氏將切好的菜倒進鍋里翻炒,笑了笑,岔開話道,“知舟還沒見過唐家姑娘吧?”
提到自家兒子的親事,張氏立時被轉移了注意力,笑著道,“還沒見過呢,今個兒趙家父子登門,倒也給我提了個醒,等過年節的時候,也該備禮讓你大哥帶著知舟去唐家一趟。”
兩人閑聊著,沒過多久便做好了飯菜,端去堂屋。
聽說余甘草懷了身子,余儒海還關心了幾句,飯桌上的氛圍是從前難有的溫馨和諧。
見余儒海同大房二房聊得熱絡,再不像從前那般眼里只有她家謹書謹言,趙氏心里頗不是滋味。
用過飯,宋氏正要收拾碗筷,余儒海突然看著吃完飯站起身就要走的趙氏道,“老三媳婦,別偷懶,去把鍋碗刷了,你二嫂整日做飯也夠辛苦的。”
趙氏不敢置信的看向余儒海,余儒海卻沒搭理她。
趙氏氣的臉都有些變形了,用力的將碗筷收拾好,瞪了宋氏一眼,憤憤然的端著碗筷去了灶房。
宋氏走出堂屋,深吐了一口氣,望著天,忍不住笑了下。
趙氏在灶房瞧見了,氣的用力砸了下鍋鏟,不就是兒子中個解元,有什么了不起的?
她小聲咒罵道,“二房的病秧子當初怎么就不病死,最好是再大病一場,死了才好!”
從余儒海發話讓趙氏做活后,三房在這個家就再也不像從前那般特殊,家里的一些活,漸漸分散到了三房的頭上。
趙氏和余漢山心有頗有怨言,跟余周氏抱怨了好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