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嬌又說道,“我跟人合伙買了些糧,在沚淓縣開了個糧鋪,茯苓阿姐在沚淓縣是幫著照看糧鋪。”
“難怪……”宋氏和余夢山心里不難感慨,余嬌不顯山不漏水的自個兒就開了間糧鋪,怪不得在沚淓縣呆了這般久,茯苓那丫頭前些時候回來,還一直幫她瞞著糧鋪的事兒。
“你開糧鋪的事兒與你大伯一家說了?”宋氏問道。
余嬌搖了搖頭,“還未,那邊人手緊張,我瞧三哥兒也急著找活做,便想讓他過去幫忙,自己人用著也踏實一些。”
宋氏點點頭,“知舟性子踏實,有他照應也妥帖一些。”
余夢山頗有些感慨的道,“我活了大半輩子,倒還不如余嬌丫頭,你要是個小子,怕是不得了。”
余嬌笑了笑,她不過是占了重活一世的便宜,若也是土生土長的太晏人,思想和三觀都是被這個世界所塑造的,說不得會是個什么樣子,可能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子。
院里傳來動靜,不大會兒,余樵山來了東屋,“二弟,弟妹,我將啟蟄送到了高縣令府上,高縣令安排了小廝和車馬送啟蟄去京城,他動身了,我方回來的。”
聞聽高縣令安排得這般妥當,宋氏和余夢山安心了不少,余夢山將手里的紙張遞給余樵山,說道,“大哥,這是余嬌寫的,這幾味藥材咱們可以先試著從山上找找,移植到田里試著能不能養活。”
余樵山接過紙張,細細看了一遍,眼神亮了亮,“辛苦孟丫頭了。”
“這沒什么。”余嬌說道,“沚淓縣那邊我還有得忙,村里種藥材一事也幫不上太大的忙,大伯若有什么問題,只管給我去信。”
余樵山將紙張仔細疊好,放在胸前,道,“好,你今個便要走?”
余嬌點頭。
余知舟背著包袱也過來了,“余嬌妹妹,我收拾好了。”
“知舟說你給他在沚淓縣找了個事兒做,你們結伴過去也好。”余樵山道,“你們眼下就走?那我去給馬喂點草。”
說完,他出了門,急匆匆的去給馬兒喂草去了。
“爹,我來吧。”余知舟追了出去。
余嬌從側間拿出自己的行李和診箱,宋氏幫忙提著放去了馬車上,余知舟喂完馬,跟大房和二房的人告別后,余知舟駕車,兩人離開了青嶼村。
余嬌拿出了汜勝之書,靠在車廂里,翻閱書冊,時不時還會用筆做一些標記。
余知舟沒去過沚淓縣,出了長奎縣,便需余嬌指路,余嬌一邊看書,一邊時不時撩開車簾給余知舟指路,一路上時間過得倒還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