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沉香洗凈,研成粗粉,再用蜀椒、龍腦香、白芍、桂皮共研細粉,以少量細辛研成粗粉混入其中,研成更細的粉,而后需要加入白芨汁合成香餅,乘濕雙面壓入沉香粗粉,陰干再烘干焚用。
好在府中后園便有白芨,第二日,余嬌帶著蒹葭去后花園采了幾株白芨,合成香餅后,便放置了起來,等待陰干。
劉子期給余嬌送了十幾張鋪面的房契,任由余嬌挑選,余嬌問過這些鋪面如今可都做著什么生意,與劉子期商量后,選了間離書鋪近的店面。
余嬌寫了封信讓李景送去了驛站,寄往青州,信中她是跟沈瑜說了箋紙熏濯雅香的事,若只是焚香給紙張熏上香氣,這樣香氣必定無法持久,讓他們也一同想想法子,看如何才能叫箋紙上的香氣能經久不散。
晚間的時候,劉子期從安南侯府回來,跟余嬌說顧韞已經能翻身了,只是還下不了床,他身上的傷也結痂了,瞧著沒什么大礙,讓余嬌不要掛心。
余嬌那日看過大夫給顧韞開的傷藥,都是上好的金瘡藥,便是她調制,也無非是用那些藥材,顧韞根骨強健,只要好好養傷,便會無礙的,余嬌去過安南侯府后,便不怎么再擔心顧韞的傷了。
她趁閑暇又制了幾款香丸,有甜甘嫵媚的郁帷香,此香多為女子喜歡,用了蘇合香榕汁,還有保和通協的保和餅,用了檀香和龍涎香,還有如沐深林的杏壇靄,用了松香和側柏葉。
因要試香,映月榭這幾日香氣不散,府中下人路過都說好聞,三小姐在制香的事也傳到了老夫人和劉次輔的耳中。
劉次輔來院子里的時候,院中還有未散的杏壇靄香氣,劉次輔很是喜歡這個味道,跟余嬌討走了幾塊香餅。
老夫人叫余嬌去保壽堂用飯的時候,也說起香餅來,余嬌知道她愛焚香念佛,便叫蒹葭給老太太送了一盒保和餅。
老夫人當即叫劉媽媽在香爐里焚了一塊,保和香里用了檀香,味道很干凈,清雅又不濃郁,余嬌在保和香里用了藥材,并不單單只有香料,聞之對身體也有益處。
只是老夫人有咳疾,屋內煙熏繚繞對嗓子不好,她還是提醒要老夫人屋里要少焚香。
老夫人很喜歡這保和香餅的味道,說是三日后要帶余嬌去蓮溪庵上香祈福,讓余嬌多制兩盒保和香,到時帶去給蓮溪庵的濟心師太。
余嬌答應下來,回去便又趕制出一些保和香餅。
劉瑤玉惦記著與沈莞說好的品茗聞香,生怕她母親也學祖母和父親那般跟余嬌討要香丸香餅,故意在劉夫人面前說余嬌制出的香極少,且還有旁的正經用處。
劉夫人本來的確也有這個念頭,被劉瑤玉這么一說,只好打消了。
這一日余嬌做完保和香餅,想著若是庵廟里焚香,應是喜歡用篆香和線香的,便讓李景出府去采買些紫蘇、龍腦香和降真香回來,再去找手藝好的木匠雕刻一個卍字,一個云紋的香篆模子,她打算做妙篆香。
李景剛走不久,就有小丫鬟進來道,“姑娘,余姑娘來了。”
余嬌正在矮塌上擺弄香料,抬頭看見余茯苓走進屋來,笑著道,“阿姐,你怎么來了?快來坐。”
余茯苓走到軟塌旁,見她在矮桌上擺了不少東西,也不知是要做什么,她沒敢碰矮桌上的物件,在軟塌旁坐下。
蒹葭送了茶水點心進來,便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