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今后為我帝國效忠之將士,因戰傷而殘者,帝國將視情況撫恤其一生,如為帝國因戰斗而亡者,帝國將按照常例翻倍派發撫恤,其全家老小都由帝國撫恤,老者撫恤而終,幼者撫恤成人!”
“第二,而帝國從軍者,其一家將賜予“帝國軍屬”之稱號,地方官府必須禮遇對待,從今日起,我大漢帝國不再是有權有勢為先,而是軍人優先,保家衛國的軍屬優先!”
“第三,在我洛陽帝都皇陵旁修建“英魂碑”,凡為國陣亡將士,皆能在上留名,名流千世而不落,名垂青史供后世億萬子孫敬拜!”
“第四,在“英魂碑”側,修建“青史碑”,往后為帝國作出杰出貢獻者,為國家億萬百姓作出榜樣者,當名留青史碑,同樣,受后世億萬子孫敬仰,敬拜!”
劉辯表情無比肅穆,俊臉之上蕩漾著無窮傲然之氣,三兩句話畢,目光在殿下群臣之下掃視。
不出意外,當聽到劉辯的決策后,每一個大臣臉上都是掛著敬服之色。
“陛下注重武功,前三條是為了我大漢數百萬將士為設,有了這三條保證,我大漢將掀起軍旅熱潮,往后我大漢將士再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必會一心一意為帝國效忠,竭盡全力。”
“而第四條,修建青史碑,名留青史?”想起第四條,殿中所有文武都是面泛炙熱之意,名留青史,供后世億萬子孫敬仰,如此鴻烈之事,試問誰不想,誰不愿?
“陛下圣明,臣等附議!”
自然而然,群臣皆是同時高呼拜倒。
“那好,朝會散去后,便將此四條編入我大漢律例當中,如今荀彧不在,那么袁老愛卿,此事便暫由你來辦。”劉辯威嚴目光落在袁隗身上。
“老臣遵旨。”袁隗躬身領旨。
“修煉英魂碑和青史碑之事也不能耽擱,丁管何在?”劉辯威聲道。
“臣在!”身為工部尚書,統帥帝國鍛兵,制造的丁管踏步而出,恭敬拜道。
“修建兩碑之事便交由你了。”劉辯道。
“臣遵旨,必不會讓陛下失望。”丁管欣然領命。
聞聲,劉辯滿意的點點頭。
對于軍人,對于帝國將士,劉辯一向是十分看重的,軍人,身為國家的利劍,國家的利盾,為保家衛國而生。
面對異族之凌,軍人沖在最前面,保家衛國!
面對敵人之狠,軍人沖在最前面,不顧生死!
種種,種種,無數條的軍人優先,但唯獨沒有在國家內部生存方面的軍人優先,甚至一腔熱血報國的軍人還受到無數貪官污吏的欺辱,毫無尊嚴。
而今日,劉辯便徹底給予軍人尊嚴,徹徹底底的軍人優先,讓將士以身為大漢軍人為榮,為傲,也讓國境內的那些官吏看看這大漢的天子是如何重視軍人,讓他們對軍人也不得再那般放肆,呼來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