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幾人全都湊了過來,想聽聽楊皓到底怎么說。
只見楊皓走到柜臺前,然后拿起這筆洗簡單的掃視了幾眼,然后便又放下。
隨后看了幾人一眼說道:“剛才天嬌也說了,汝窯的瓷器彌足珍貴,可遇而不可求,這話不假。”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為魁,甚至有人說,宋時窯器一汝州第一,而京師自置官窯次之,這就說明,在宋代汝窯地位第一,北宋的官窯也比不了。”
“鑒定汝窯瓷器,其實跟鑒定其他瓷器大體相同,其一就是先看胎色。”
楊皓說話間,將那筆洗重新拿在手中,然后朝著幾人說道:“汝窯瓷器胎土之中還有微量銅,迎著光看呢,會有微微的紅色出現,胎色灰之中略微有些黃色。”
“你們現在看一下!”
楊皓說話間,將這筆洗引著照進來的太陽光舉起來,幾人的目光急忙落在這筆洗之上。
“果然有微微的紅色。”
“沒錯……”
幾人急忙點頭。
楊皓則是笑而不語,繼續說道:“你們要注意,僅僅有微微的紅色是不夠的,香灰胎卻并未看到。”
幾人當然知道香灰胎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胎色灰中略微帶著的那些黃色。
“這么說,這筆洗是……”
楊天嬌頓時有些緊張道。
“先不著急下結論,我們再來看一下釉色。”
“當時汝窯瓷器制作的時候是不怎么計劃成本的,它是以瑪瑙入釉,釉色呢多為天青、粉青色、天藍色居多。”
“這件筆洗是天青色的!”楊天嬌說道。
“沒錯,的確是天青色,當時不管是哪種顏色,釉面滋潤柔和,如同白玉一般,甚至有明顯的油脂感。”
“這件筆洗呢,雖然也有這樣的特征,但是在陽光照射之下,明顯色澤卻明顯有些賊。”
“如果你們有異議的話,可以用放大鏡看一下,這釉下有什么特征?”
楊皓話音一落,楊天嬌急忙拿起放大鏡,仔細的觀察了起來。
隨后是云千月和楊鳴鶴。
“釉下是密密麻麻的氣泡。”楊天嬌說道。
“真正的汝窯瓷器釉下的氣泡是稀疏的,而不是你說的密密麻麻……”
這話一出,幾人臉色再變,尤其是云千月的臉色,瞬間難看了起來。
楊皓看了對方一眼,并沒有理會,而是繼續說道:“其三呢,就是汝窯特有的支釘,為了避免有雜質污染,所以汝器便用匣子裝好,然后用墊圈和支釘點起來,所以在瓷器的底部會有芝麻裝的支釘痕跡。”
“有有……這件筆洗有……”楊鳴鶴一聽這話,頓時激動的叫道。
不過楊皓依舊沒有發表任何意見,而是繼續說道:“其四,也是最為關鍵的意見,那就是看瓷器的開片。”
“其實這開片起初就是高溫燒制下的缺陷,但是后來匠人利用智慧,認為的轉換成了一種自然的裝飾,可謂是巧奪天工,典型的有橘皮釉,冰片釉。”
“還有我們眾所周知的蟹爪紋,當然,還有種說法,那就是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