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從此以后想見親爸親媽不容易,她好感傷,每天跑娘家跑得特別勤快。
“阿眉啊,全家上下就你最貼心,你走了可咋辦啊。”竇老太拉著閨女的手。
竇眉十二三歲就能給全家做飯洗衣服啦,老能干了,一點也不用她操心。
“爸,媽,要不你們跟我走吧。”竇眉心一燙,脫口說。
兩老人愣了下,竇老太歡喜的說:“那把你弟也帶上,他在村里憋氣,出去外面見見世面也好。”
竇眉蹙眉,自家男人連親媽都不帶,要能帶上多兩張吃飯的嘴,她都沒那自信,更別說帶上小舅子了。
她為難說:“爸,媽,他都多大了,你們就不該寵著他,他沒了著落自己就能去找活干,我們都寄人籬下呢,他上城里能干啥啊。”
兩老人臉色驟變,竇老頭淡淡說:“不幫就不幫,用不著埋汰你弟。”
竇老太賭氣的:“那我們也不去了。”
竇眉一噎,商量著:“要不每個月我給你們寄點錢回來,你們兩少干點,別累壞了。”
大哥有自己家庭肯定管不著這兩老的,小的那個自己還顧不好呢,也就不指望了。
老太太老頭子臉色才算好看了。
竇眉一走,竇老頭嘆氣:“所以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讓她幫襯下家里越來越難了,閨女再好也沒有兒子能扛事,兒子再不好有事比女婿跑得快,兒媳再不好有事比女兒離得近,養女兒沒用啊。”
竇老太把女兒剛才留下的九毛錢收好,邊聽老頭的嘮叨邊計劃著。
這九毛錢等會給大兒子送去一點,連同家里攢下的幾顆雞蛋一并送過去,剩下的一點給幺子買點糖,那孩子從小體虛,得好好養著點。
至于她跟老頭子,都是一只腳踏進棺材里的人了,一輩子干農活的命,哪里有那么金貴啊。
剛念叨兒子,竇家老大就回來了,夫妻兩招呼兒子上炕說貼己話。
竇老太哎呦呦的捶著腿。
竇老大趕緊貼心問:“媽,腿病犯了?”
“那可不,以前懷你們的時候,今天生完,下午就去河邊洗衣服,都把膝蓋洗壞了。”
竇老大聞言就要撈鞋穿:
“媽,我給你去拿點藥膏回來”
竇老太拍兒子手:
“你就掙那一點工分,一年到頭來還剩下個啥啊,有點錢都趕緊存著,花你的錢,不是讓媽心里難受嗎。”說著扭頭跟老頭子講:“剛才倒是忘記跟阿眉提,讓她給買點藥膏來。”
竇老頭悠悠說:“不急,等下回她來咱家再說”
竇老太本來想讓兒子去跟閨女說一說,也知道親家一向不待見自個,那嗓門又大,碰見了都得吵一回架,也就算了,
竇眉一刻不停的趕回家,做好飯捂在灶上,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掃了一遍,挑好了幾桶水,像個陀螺似的轉了一個小時,剛停下來歇口氣,帶著兒子外出走朋友的聶大牛回來了。
吃飯時,聶大牛跟媳婦商量著,最近黃梅閨女要嫁進城里去了,聽說正席要放豬肉呢。
其實也就是一斤豬肉,雞鴨魚啥的就別肖想。
那一斤的豬肉做一碗扣肉,再擱點瘦肉炒個蘿卜或者白菜,一點肥肉熬出帶油花的湯,之后就是豆腐和魔芋,地瓜酒和窩頭倒是管夠的。
“咱們家好歹是去城里,以前跟我好的幾個兄弟要來家里吃吃,你準備一下,跟黃梅家正席差不多得了。”
“為啥啊,那也得花不少錢呢,沒必要。”
為了去城里,竇眉都朝外借了不少錢了,再請人家到家里吃飯,多少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