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員看來,一來進廠,二來考上中專就是最大的出路。
看田淑珍志得意滿的樣子,人家酸她,“那也是老聶二房的事,你高興啥。”
田淑珍白了對方一眼,陰陽怪氣的說:“以為誰家都跟你家似的,分家以后就跟仇人了?我們老聶家就算分家了,還是一條心不帶變的。”
田淑珍瞧了眼日頭,問:“你們,不回家做飯去。”
那些老嬸子,小媳婦也跟著看了眼日頭,蠢蠢欲動的要回家,瞅見田淑珍還坐在樹底下磕瓜子。
“誰家跟你們一樣啊,我們家婆婆做飯,我跟英子不做飯,等著吃就行,你們家婆婆能這么干?”
聶三牛來喊媳婦吃飯,剛好瞧見媳婦酸走了一撥人,回去的路上,田淑珍就跟自家男人說拼灶臺的事。
之前兩家合伙后,連灶臺也一塊合了,由著老太太一塊做飯,其他人下地干活。
現在聶三牛已經好了,明年開春三房也能恢復以前的光景,田淑珍卻跟自家男人商量,要不依舊還這么過下去吧。
在她看來,自己這一房開春后就能好過了,但二房開春后一個進廠,三個上學,剩下兩個勞動力,日子肯定吃緊,他們不能過河拆橋啊。
再說,人家二房現在光賣綠豆和黃姜,其實不缺錢,就是缺勞動力。
而且以前田淑珍干完活還要做飯,現在干完活回家就有飯吃。
本地說法是誰管家誰做飯,所以以前累死累活都得控好灶房,現在她漸漸察覺到這點好了。
平時除了同意把糧食交給老太太,生產隊掙的工分和年終的錢,還是自己拽著,整個村在沒像她一樣活得滋潤的兒媳婦了。
聶三牛當然答應,作為兒子,他知道老娘現在老快活。
村子里到老太太這年紀都還下地干活,聶老太捏一把瓜子蹲著跟人嘮嗑,等飯點了拍拍屁股慢悠悠的回家做飯。
按老太太的說法,做飯等于管家,現在她管著家,還不用下地干活,誰能活得像她一樣滋潤?
總之老聶全家都很滿意。
越是臨近春節,離聶衛平進廠的日子就更進一步。
飯桌上,每回聶衛平的飯碗要空了,聶老太就快狠準的朝他碗里再扣一勺。
大伙也察覺今年糧食產量高了,而且每房靠著賣給供銷社綠豆賺了點小錢,對老太太分分食并不說什么。
連田淑珍都讓聶衛平多吃點。
其他小孩可羨慕聶衛平,畢竟大伙一致認為廠子食堂的飯肯定是比自家好吃的,因為有油,還能炒菜。
今年過年下發的布票也先緊著聶衛平,給他做了一整套新的衣褲,其他孩子今年又是得了新的假領子了。
本來今年家里年終分紅的,賣黃姜和綠豆的,統共還有點錢,蔣文英打算再到城里黑市買點布票,不能生活好了,孩子反而穿不上新衣服吧。
喜歡七零年代:天降福寶種田忙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七零年代:天降福寶種田忙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