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干事默默想,就是要中秋才能突擊成功啊。
婦女主任拿著整理好的村里人名單,誰家需要結扎,誰家在孕的,全都壘成了一壘。
因為要計算工分,婦女主任手里拽著全村生育人口的情況。
光是石頭村現在的適齡夫妻里,除去結婚還沒要孩子的,算下來一共得結扎一百多對。
以前先是宣揚女性吃藥,現在是宣揚男性結扎,或者夫妻兩至少出一個。
冬天沒活干是生娃高峰期,加上鄉下結婚早,那種兒子已經結婚生子,老兩口還有生育能力的情況也有,只要婦女絕經前,男人小于六十歲的,也一樣算在內。
這下,光是石頭村,能逃過結扎的人壓根就不多。
崔鎮長也頭疼啊,他看著葛天放,忽然問:“你們家幾個孩子?帶頭結扎了?”
葛天放汗水就下來了,訕訕的搖了搖頭。
芽芽在死一般的寂靜里說:“其實大家伙躲著也要生孩子,是因為多一個人口就多一份口糧,二是我們勞動力太少了,如果每家每戶都發一頭牛,有勞力的話,大家就可以拿生孩子的時間喝喝茶,嘮嘮嗑。”
已經有村民來老聶家探聽消息,聞言炯炯有神的盯著崔鎮長。
真的能發夠口糧,再每家每戶贈送一頭牛的話,他們就不生了。
崔鎮長精神也一震,一提起不讓生孩子,大多都是問候他祖宗十八代,以及發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天爺都不管的事情為什么要逆天等玄之又玄的問題。
從一個小女孩嘴巴里蹦出了有點建樹的話。
他隨便問了站在前頭看熱鬧的一個男村民,鄉下人結婚早,但日曬雨淋顯老,他琢磨著三十多歲的人其實才二十幾歲。
男社員起初有點拘謹,可是被點到名了不回答也不行。
他已經娶媳婦了,家里有七個孩子。
“養得起?”崔鎮長問。
“肯定養不起。”男社員理直氣壯的說:“但出生的時候可以到公社去領油和領布,而且每個月還有口糧,大了還能幫家里干活,等以后娶媳婦了,等于家里又多了一個不要錢的勞動力,反正不會餓死”
“不會有人想嫁到這種家庭來,只為了干活吧,還不如擱在娘家呢。”李敬修說。
男社員不以為意,“我家三個閨女已經跟人家換好親了,嫁到對方家,對方會把閨女也嫁到我們家,不愁沒媳婦的。”
大伙一陣靜默,但這又是稀疏平常的事兒。
崔鎮長看向另一個,也是個男社員。
男社員說:“雖然我沒娶媳婦,可兒子已經七歲多了。家里給大哥娶了媳婦,平時我掙的工分都供養大哥家的小孩,家里過繼了一個給我。”
不止崔鎮長驚呆了,芽芽也驚呆了,問:“給人家養兒子,你也愿意。”
“愿意啊。”男社員說:“香火有人繼承就行了,我還想大嫂再生多一點,好讓我們家香火旺盛,我能干,我愿意養著。”
崔鎮長意識到,除了芽芽說的兩個理由外,貧窮才是核心,農民越生越窮,越窮越生。
他打消了走訪其他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