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老太抽的是第11課,“機智勇敢的小交通員”,故事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少年兒童“小門合”機智勇敢和日本鬼子作斗爭的英勇事跡。
這一篇沒別的,就是特別的長。
大伙隱隱約約就記得講的是什么,多的就記不住了。
她隨手翻了一篇,幾個孩子心里咯噔了一下。
不帶這樣提問的,連老師都不一定行。
但聶老太眉頭已經緊緊的皺了起來,大家不敢說。
大家都不敢抬頭,就好像上課老師提問到不懂的問題,特別怕跟老師眼神對視,巴不得自己是最后一個。
今天要是回答不出來,回去一頓打是難免的了。
芽芽是抱著拿糖的決心坐在小板凳上的,她看到了大黃搖搖擺擺的走到了聶老太的身后。
大黃表示,要不是這孩子饞大白兔到兩眼放光,它才不會幫忙作弊。
“奶奶,我來”
她一出聲,一群孩子都松了口氣。
聶老太慈祥得都能捏出水來,點點頭讓她背。
田淑珍瞧了一眼課本,雖然她也是文盲,但是這一篇字數那么多,兒子閨女背不出來太正常了,她懷疑的看著芽芽。
大黃嗷嗷嗷嗷嗚的叫起來。
“我們在漢陽的龜山腳下安了家。地下黨的縣委機關就設在我們家里。孩子們都沒有上學。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樣,處處跟著我。他老是委屈地說:“媽媽,爸爸怎么不給我任務呢?”
交通員老趙被敵人抓走以后,孩子的爸爸派立安把兩封要緊的信送到指定的地點去。他機警地完成了任務。以后,立安就成了我們的交通員。”
芽芽背著手,仰著頭咿咿呀呀的背出了聲。
饒是蔣文英,似乎也是在此時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家里的芽芽絕壁比其他孩子聰明了很多。
跟聶海生不一樣,聶海生的聰明拿的是成績,是獎狀,但是大人沒有身臨其境的參與感。
現在看著孩子把一篇課文洋洋灑灑的背下來了,驚喜溢于言表。
二房誰都是一副“芽芽真聰明”的喜悅之中。
蔣文英配合著芽芽的節奏,時不時的點點頭,笑容表情里全部是驕傲。
聶老太其實看不懂字,也不知道芽芽背得對不對,有沒有錯別字,但聽著郎朗讀書聲就是覺得很愉悅。
一背誦完,芽芽就打算取走勝利的果實。
聶老太一下就把糖果給壓住了。
芽芽震驚的看著聶老太。
不是吧,奶奶這事耍花腔?想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了?
迎著孫女的質詢,聶老太又掏出了三顆奶糖。
她已經聽見了門外有社員經過的聲音了,仿佛能夠想象,社員們如何夸獎老聶家專門出金鳳凰的話了。
她翻了第四冊,一本一本的看下來。
第四冊第一課是八角樓上,第二課是周總理的睡衣,第三課是古詩二首,第四課是兩則寓言故事。
聶老太挑課文多的,就是那一篇《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