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家商量著去哪里玩的時候知道芽芽還沒有看過老城墻,瞅著人一臉向往的表情,就把瀏覽老城墻也給加進了郊游的目錄。
大伙商量好了野炊,但薛愛蓮還是給芽芽的小鋁飯盒里放了幾塊豌豆黃,幾塊糖耳朵,又把塑料小水瓶裝滿了水,全部都放在網兜里再塞進書包。
芽芽分配到扛鍋的任務,薛愛蓮把家里的鋁鍋連帶蓋子都給放到網兜里,鏟子之類的也捎上,手上提一個,腦袋上頂一個。
臨近出發的時候,還有學生來喊芽芽。
大黃來開的門,大伙瞧見它聰明,都鬧著一起去。
路上大家還商量了配對,土生土長的京都學生帶著外地來的插班生,芽芽就給劃撥到班主任手里了。
班主任是個愛操心的中年婦女,特別認真的叮囑芽芽跟著自己,千萬別走丟了。
老京都有九個門,57年的時候拆掉了朝陽門、東直門和阜成門,東直門城樓,在十幾天里被夷為平地。
城樓上面的兩層梁都是用楠木做的,外圍用的是紅松木。工人從頂上開始拆,怕揚灰太多,琉璃瓦揭開以后,就提水澆在屋頂的‘泥被’上。”
8根完好無損的楠木柱子,都被卸了下來。東直門城樓的柱石基座底下,還挖出了些銀元寶,城門上的琉璃瓦倒是完好無損的保留了下來。
66年計劃在修環城地鐵,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利用內城城墻的地基來修。除了西直門和安定門以外,內城的城樓和城墻全拆掉。后來上頭人又特別指示,正陽門和古觀象臺不能拆。
崇文門后面那段現在已經成為“遺址公園”的斷墻,東半截正好就在火車站邊兒,后來跟鐵路部門的家屬宿舍相互依著;西邊的一截建設局材料庫、電業局路燈隊的辦公室。
修地鐵的時候沒動,拐了個彎,這段城墻不礙事,加上依墻而建的那些房子做了“掩護”,這段墻留了下來,隱藏在層層疊疊的房子后面。
大伙介紹城墻的時候,插班生都是哇哦哇哦的驚嘆,然后負責解說的就巴拉巴拉的說得更加起勁。
野炊就在護城河外的郊外,老師特意選離一處農田近一點,搞不定還可以就近跟農戶買點東西。
這一半生源不多,也就二十多個人,先男女分組,一個男孩子分四個女孩子,分到最后沒有男孩子,就女孩子跟女孩子分。
搬鍋碗瓢盆本來是男孩子的任務,但芽芽給攬下了,分組的時候還很自覺的跑到要出力的男生組,很快就給女生挑走。
“我教你們挖土灶,燒火,怎么做飯,還有挖野菜。”芽芽對著四個嬌滴滴的女生說。
一旁的班主任特意還停留了一會。
女生跟女生一塊比較容易起哄,互相不聽命令難協調,芽芽這一組倒是沒有那種情況,看了半天班主任瞧明白了,主要是芽芽把自己擺在了女漢子的地位,需要力氣的活全給攬了,一點也不讓其他女孩子累著。
迎著芽芽差遣的是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睛。
他們這一組很快就背著自己分到的食材,帶著大黃朝著上游走去,走到一個小土包上,芽芽舉著頭巾確定了下方向,指著一塊地確定了野炊地點,開始教大家挖土灶。
“挖土灶就是要找背風的山坡,平行朝著里頭挖上一米深左右,于靜靜,你的手前兩天還傷著了,你悠著點。”
叫于靜靜的女孩子嬌嬌的應了一句,“芽芽,你真好。”
土壤也不是特別硬,十分鐘不到就挖得差不多了,芽芽一會夸同學挖得好,一會噓寒問暖,把四個小姑娘給哄得一臉春光明媚,干起活來都不知道累。
把土炕挖出雛形之后,第二步從上面打通挖的洞,這一步芽芽親自來的。
遠處大部分都是直接壘石頭搭灶臺,也有直接燒木柴起火,瞧見芽芽那一撥跟皇帝和妃子出游似的,四個女孩子圍著聶芽芽,一個端著聶芽芽的水,一個幫她擦汗,一個扇風,還有一個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