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破孩特別能夠甩鍋,假裝大度的拍著人的肩,說“我不是那記仇的人。”
創傷骨科在京都醫院一直是重點項目,今年為了提高嚴重創傷的搶救水平,創傷科跟內科合作成立個創救組。
本來就忙,分流了一部分人出去后,創傷骨科人更少了。
芽芽瘸著腿,拿著自己的資料去報道的時候,科室副主任還開了個玩笑,跟旁邊的的住院醫生譚昌明說:“一看就跟咱們骨科有緣分”
芽芽干笑了聲:這緣分略沉重。
副主任讓譚昌明帶芽芽去熟悉熟悉,后者問:“您忘了?剛喊我去五金店面買螺絲刀來著。”
副主任一拍腦袋想起來了。
剛才給一骨折患者拆鋼板,螺絲刀不符合,聞言喊另一個醫生去買,回來消消毒后能用上。
芽芽問譚昌明:“你們跟五金店應該很熟”
譚昌明聽懂了,笑了。
“我們科室的黃主任最近在全國宣傳報告膝關節鏡的臨床應用,得年末才能回來,剛跟你說話的那位地中海,頭發非捋到前頭罩住腦門的姓姚,是我們的副主任”
譚昌明帶著芽芽,“我們現在有四十張病床,兩個手術室”
站在病房外,譚昌明指著屋里頭一個嗷嗷叫的老太,說:“給你提個醒,不用管這位”
帶著人尋房,那老太哼哼唧唧的躺在床上。
芽芽一瞧病歷本,九十歲了,股骨頸骨折。
基礎情況太差保守治療,躺這已經快一個月了,精神勁頭看著不行。
“家屬都有心理準備了,正等著老太去呢”譚昌明輕聲說,看了眼手表表情無奈,“差不多也該來人了。”
芽芽被帶得四處溜達,她看得出來譚昌明在拖延時間,不想回辦公室。
創傷骨科就那么大,也沒耗費多少時間,回辦公室時瞧見門口的人后,譚昌明苦著一張臉。
“醫生啊”八個人圍上來,神色關切。
譚昌明板著臉,“以后不用來那么多人,輪換著來照顧老人就行”
八個人臉上表情各異,只笑不說話。
譚昌明心里冷笑,老太太要沒了,這八個兄弟姐妹殷勤得很,就怕有一天不來被說不孝順。
來了也沒用,沒有一個照顧老太的。
為首的老大開口了,“醫生,還是那件事,我們兄弟姐妹商量著,我媽走的時候,不救,讓她走得舒坦點。”
譚昌明坐下來,“就是不施行胸外按壓,氣管插管等有創搶救是吧,上回都說了,讓你們簽字,簽字了我們就不救”
八個人面面相覷,為首的低聲求著說:“您也知道,我媽是被人撞的,就怕簽字后肇事方賠得少。”
其中一個女的陰陽怪氣的來了一句,“大哥,要不你簽字唄,怎么能讓咱媽受那么大個罪了”
男人臉色難看,他簽字就得擔著責任,等著老太死了后,所有人臟水都往他頭上倒是吧,于是惱羞成怒,“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沒有你說話的份。”
那幾個當女兒的不樂意了,這是不讓她們分賠償款的意思啊,當下就鬧了起來。
鬧著鬧著,這家大哥看芽芽年輕,立馬轉移了注意力,“醫生,這事啊,您幫個忙,別讓我媽走得太辛苦。”
芽芽剛才瞧見了,那老太估摸著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