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開靜脈通路,插管準備,20單位依托咪酯,100單位琥珀膽堿。”
“聶醫生,安定好像沒有發揮作用。”
芽芽:“200毫克苯巴比妥納肌注,甘露醇。”
患者這個情況,就得快速讓患者鎮靜下來,這樣肌肉放松,才能夠給做插管。
小林拿來壓舌板,一群人不間斷的給人松解肌肉。
“起效了。”小林喊了一句。
一般來說,懷疑腦梗最先做腦MRI(核磁),懷疑出血優先選擇顱腦CT,這些檢查對于診斷更有針對性。
患者各項指征剛一平穩,影像科的來喊著:“牛崔敏在不在,可以做了”
患者:“......”
ct一出來,頭顱平片顯示左顳頂部和右枕線形骨折,,從片子上顧及血腫50ml,伴隨腦挫裂傷。
外傷性遲發性硬膜外血腫跟硬膜下血腫不一樣,前者更不常見,也更危險。
京都醫院在四年之間也就接觸過十例左右,得趕緊急診開顱清除血腫。
患者什么時候能去手術,得看跟患者家屬商議時間的長短。
芽芽眼睛尖一把按住患者的胳膊,“別動”
患者壓根就不敢昏迷,下意識想拔管強撐著通知家屬,心里實在是沒底。
那活雷鋒沒找來人也不奇怪,他的名字都沒有喊對...
沒多久,一對心急火燎中年夫妻跑進急診室來。
“崔明啊,媽媽來了”
患者心率血壓立馬就往下掉,人又開始渾渾噩噩的要陷入淺昏迷。
芽芽直接了當的解釋了一遍
家屬一聽,基本上都是贊同。
畢竟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討論的價值和意義了,想要活命立刻得手術。
術前跟家屬商議花費的時間一般比較長。
芽芽進行術前談話之前就已經通知麻醉醫生到科室來看看患者并簽字。
麻醉醫生過來簽字以后就可以立刻回手術室做麻醉準備。
護士也不閑著,給患者剃頭,導尿,建立手術中輸液同道,通知手術室護士,讓洗手護士立刻上臺準備,還得通知神經外科值夜班的醫生立刻開展夜間急診手術。
神經外科夜班護士瞧見急診的人腦袋就直嗡嗡。
口護尿護,生命體征,抽血,血氣,血糖都已經測好了,到時候交班報告一完成,這個夜班也就有驚無險的過了。
前提是急診不來相關的患者。
今兒值班的神經外科醫生心里也喊苦,這才剛收了個動脈瘤破裂,兩個腦外傷,都沒來得及休息,又來了個難度超高的硬膜外血腫,還得讓聽班的主任醫生過來。
再看經手人是芽芽,神經外科醫生松了口氣,夜班吉祥物的稱號不是說說而已,雖然案例兇險,估摸著能安全下手術臺。
這一通忙活,芽芽凌晨三四點才回了家,睡得還不安穩,迷迷糊糊做夢的時候悟出了一句極有水平,極有哲理性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