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用木星或者土星比地球分別大于318倍或59.5倍的質量,強大的引力約束,還無法讓“土星號”減速下來。后面的是天王星和海王星,他們的質量明顯的小了,想從他們身上找到什么一種使“土星號”減慢速度下來的出路,只怕是指望不上了。
大家聚在一起,開始了各自的暢所欲言。
第一個發言的是阿拉斯伯:“這兩天,我們一直在想,左思右想,日夜都在想,就是想不出一個法子來了。”說了這么多,一句話也沒有用,全是廢話。
接著是米娜的發言:“我也得說幾句,在這兩天的時間里,我也是埋頭的苦思冥想,就是想不出一個什么讓'土星號‘減速下來的法子。”
隨后是戴維爾:“我呀,想了一兩天,當我想到,中國有句老話,解鈴還需系鈴人之時。既然‘土星號'飛船是借用了彗星在接近太陽之時,延伸的彗尾產生的推動力,驅動著'土星號‘的速度,提速達到了第四宇宙速度。反之,我們可否借用彗星遠離太陽之后,處于收縮之中,'土星號’飛船從氣霧中穿行而過,感受到物質的阻撓力而減速下來。”
大家聳立起各自的兩只耳朵,在諦聽著戴維爾的一番話后,有點了點頭,有默默無語表示贊同。
華為對戴維爾提出的這個建議,保持著良久的沉思,一直沒有作聲。在解決某一問題時,當其他成員,提到某一個計劃,華為會發表自己的一番建解,從中分析探討,找到最佳方案。他是“土星號”飛船上的指揮長,所有的提議,首先就必須要得到華為的認可,然后聯系地面指揮部,征求意見。大多數還是由“土星號”上五名宇航員來做決定。
戴維爾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既然借用哈雷彗星在靠太陽的最近距離,由于恒星風把處在高溫,升華的物質流吹成延伸到一億公里。“土星號”飛船進入氣流中后,感受了一種強大的推動力,提速到了120Km/S而具備第四宇宙速度。反之,“土星號”可否從延長的彗尾另一端,進入彗尾處于反推的作用力之下,氣霧的物質密度增大,“土星號”在穿行物質的情況之下,直接感受到了阻撓力,“土星號”飛船肯定會減速下來。
然而,在太陽附近,并不是經常有彗星出現,哈雷彗星需要76.1年才回歸一次。此時那顆哈雷彗星,已經不知它的去向如何?
對戴維爾提出的建議,大家都表示支持可行。并且對這個設想計劃的情緒有點激動。一旦成功,離回家的路就不遠了。
華為接著下達命令:“那么我們就利用‘土星號'上的天文觀察儀器,來搜索附近區域是否有一顆能被我們所利用的彗星。”
于是由戴維爾操作著駕駛臺上的幾個按鈕:大屏上出現了土星附近到天王星廣大區域,在黑暗的深邃之中,搜索著可觀察到的天區。除了“土星號”飛船后面的土星和木星,就是前面閃耀著光芒的天王星和海王星,沒有發現什么彗星和其他的小星體。
除開在太陽附近的彗星,遇高溫冰凍物質升華氣化,在恒星風的壓力下,才產生了彗尾。當出了小行星帶外太陽系之后,開始進入了一個冰涼的世界,彗星都是冰凍的星體,即使發現有,“土星號”飛船也不可能撞上去,硬碰硬,兩者當然只有粉身碎骨了。
華為問道:“在附近空間,搜索到了彗星嗎?”
大家都還在注視著大屏上翻轉的天幕,上面出現的點點星光,經過擴大辨認后,已移出了太陽系。
米娜回了一個頭答道:“沒有找到。”
“不必再找了,過了小行星帶外太陽系的彗星都已進入冰凍狀態,'土星號`以每秒120公里的速度,角度的修改非常的小,在短期的時間內,不可能返回到內太陽系,而去尋找某顆彗星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