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疑惑的問道:“不知陛下何出此言啊?”
承乾為蔡京解惑道:“若是打仗真的比誰兵多的話,那大宋豈不是早就滅掉遼國與西夏了,統一天下,何須此三國纏斗的百余年。”
蔡京繼續問道:“即便如此,我軍兵少也是事實,此事陛下何解。”
承乾接著說道:“吾苗疆現雖兵少,但所占之地皆是人口稠密,資源充足之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苗疆在各地統治的確立,工業,商路的開辟,吾麾下大軍只會越來越多,而敵人則只會越來越弱。”
說完,將手里的奏章交于蔡京,“你看,這是首輔命人從遼東發來的消息,其已從遼東,河北等地再次征兵十萬支援,二個月之后就可以用于支援遼東戰場。不需朕再派兵前往,而山東、河南和江南等地也已征兵三十萬,三個月后就可以支援吾軍對宋夏的主戰場。”
蔡京當即拜服,拍起馬屁道:“吾皇計略深遠,吾等不及也。”
承乾揮手示意蔡京退下,“好了,下去吧,多多關注前線的物資調配,不容有失。”
“遵命,臣告退。”
看著蔡京退下的身影,承乾的思緒卻是回到了當日與掃地僧一戰。
若非此方世界的限制,以掃地僧之能,先天之境,又豈會這么容易死在還未推演完成的“兵禍天險”之下,只因其根本就沒有發揮出先天的能為,或者說是無法發揮此境的能為。這也為什么承乾會在對戰之后,說出“可惜”二字。
而承乾之傷,也并非掃地僧的“光照大千”所造成的,而是因擅用“六禍禁式”此等不屬此界之招而遭到的反噬。
不過少林寺大戰對承乾未來的武道上可以說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首先,承通過與掃地僧等人的大戰,將“洗髓經”、“降龍掌”和逍遙派的武學等一眾金系絕學融入“森羅萬象”之中。
其次,在與掃地僧的戰斗中,通過對其先天之境的觀察,卻是明悟何為此境,為未來大道鋪平道路。
現在只待承乾在滅掉宋遼夏及一眾小國,在此等兵燹之中領悟兵禍的真諦,便可返回主世界了。
-------我是分界線------
苗疆圣歷元年十月,建國不足一年的苗疆,在苗圣祖蒼越孤鳴(承乾)的帶領下集結二十余萬于洛陽,誘敵深入,致使宋夏聯軍在剛開戰之初便損失了近十萬部隊。
之后雙方對持,苗疆方面雖持有兵器之利,但終歸人占少數,在大宋西軍和西夏“鐵鷂子”不計死傷的攻勢下,也是損失慘重,在其堅守洛陽的三個月里共死傷十余萬。
期間,苗太祖數次登臨前線親自殺敵,鼓舞士氣,才使得城墻不至失守,但也是危如累卵。
而宋夏聯軍雖占據優勢,但也付出了死傷三十萬余人的代價,其精銳部隊西軍與“鐵鷂子”也于這場長時間的消耗戰中損失殆盡。
宋夏聯軍終于在苗疆圣歷二年二月攻下洛陽城墻,苗疆軍隊轉入巷戰之時,更派宋廷大內高手和西夏一品堂高手闖入洛陽行宮,欲實行斬首策略,來抵消苗疆戰斗的決心。
但沒想到是,情報有誤,苗圣祖所展現的實力要遠盛于當日在少林之時,斬首不成反被其殺。
大宋朝廷與西夏的一眾高手盡皆慘亡于苗圣祖的“兵禍天險”之下。
之后更讓宋苗聯軍意想不到的是,待聯軍盡數進城之后,城外忽然出現了一只龐大的軍隊包圍而來,正是已經訓練完畢,投入戰場的三十余萬苗軍。
這批苗軍手拿更先進的武器,將本想突出城的聯軍又打了回去,而聯軍又無法攻克洛陽的內墻。
致使聯軍推不得,也進不得,在被圍困一個月之后,在糧草皆已耗盡的情況下投降,而宋夏聯軍的首腦也在聯軍投降前,親自發動決死沖鋒,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