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自然也讀,但佛法重在自己的參悟,而非跑去躲清凈,都說‘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林’,你捫心自問,是真心想出家?還是為了逃避?”
“……”面對石芊芊的靈魂拷問,宋晨冬有些茫然。
確實,一直以來,他把自己修行不成的罪過都歸咎于石芊芊的牽絆,甚至,他認為女人就是猛虎,不是有“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的說法嗎?
就光看看文字就覺得駭人,更別提日日面對了,這女人不是細思極恐的生物?又是什么?
見宋晨冬沉默不語,石芊芊又道:
“官人,《普賢行愿品》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嘖之中,又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花果,細節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都背上了?這也太厲害了吧?宋晨冬抬眼看她,后者又用她那攝魂的美目緊盯著他,輕移蓮步,上前又道:
“你若一心向佛,就把我當眾生,你出家是度眾生,在家也是度眾生,如果能度了我們全家上上下下百余人,也是功德無量的事兒,不是嗎?”
“……”一樣嗎?鮫人作戰中……
“你看,如果你連與你最有緣的眾生都度不了?又何來普度眾生?如果出家只為自己,那要修成正果,要等驢年?”這么說著,石芊芊終于勾到了她的心上人。
為了能說出這番話,她苦讀經書多年,雖對佛理不能參透,但經文已經爛熟于心,對付宋晨冬這樣瀕臨走火入魔的年輕男子,應該沒多大問題。
她少的只是一個面對面的機會,這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辦法,前幾世,她也嘗試過,對別人,大概失效,但對宋晨冬卻可謂屢試不爽。
哪怕已經歷隔陰之迷,她也能憑借執念,一戰到底。
對于石芊芊來說,宋晨冬的退讓,可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而對于宋晨冬來說,則是紙醉金迷,墮落的又一個起點……
要知道,能度眾生者多是開大智慧、有大定力的菩薩,他這個禁不住誘惑的凡夫,又怎么能度得了呢?
既然他度不了石芊芊,自然就被石芊芊給度回去了。
要說男人沒嘗試過禁果,或許尚能抵御美女的誘惑,一旦打開了禁欲的大門,就給予撒旦可乘之機,自然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既然度妻子是度眾生,那度妾室也是度眾生;度一個是度,度十個也是度,度百個也是度……不是嗎?
就這樣,不知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宋晨冬真的廣度眾生,納了好多妾室。
這對石芊芊來說,無疑是“自搬磚頭砸自己”,要知道,愛得越深,執念就越重。
在現代,女人嫉妒完全可以顯露出來,可在古代,女子只能將嫉妒深埋,外部表現更是要大度賢惠,否則一頂妒婦的大帽子扣下來,便會引起娘家人傾巢而出。
為了她的婚事,娘家人已經傷透了腦筋,也動用了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這一次,如果她再弄出什么幺蛾子,估計他們要大動干戈了。
要是大動干戈,倒還好,至少證明他們還在乎你,可要是他們將她視為一顆棄子,那么她往后在這深宅大院,失去了娘家人的庇護,也就寸步難行了。
因此,熟讀經書的石芊芊只是利用了佛理以達自己的目的,卻不料事情并未向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最可悲的是,她居然無法懷孕,而那些個小妾卻猶如雨后春筍一般,一個個都大了肚子。
這樣的奇恥大辱真可謂是她人生最大的痛點。
像累世一樣,大美女石芊芊再一次敗給了心疾,那些佛理是她對付宋晨冬的有力武器,而對自己,卻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