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的心里滿滿的皆是疑慮,臉上表情更是變幻不斷,一時反倒有些愣怔住了。直到李凌低咳一聲,連續叫他:“林慶,林慶……”他才猛地恍然過來,忙應道:“小的在,不知典吏有何吩咐?”
“你看看這個,我總覺著這十里鋪去年交上的稅賦有些問題,可王主簿那兒卻又通過了。”李凌把一份稅表推到對方跟前,點著中間一行數據道,“那里的人口我已經查過了,是和其他幾個鎮子是差不多的,可去年上交的稅銀卻比別處要短了將近四成,這當中是不是有什么貓膩啊?”
林慶迅速收攝心神,回話道:“典吏你有所不知,這十里鋪的情況確實有些特殊,別看他們人口土地什么的都與其他幾處村鎮沒有太大區別,可那里卻是我江城縣的科舉重地,光舉人就有三個,還有八九個秀才。”
“這與那里的稅賦如此之少有關系嗎?”
“當然是大有關系了,舉人和秀才那都是免稅的,而且不光是他一家一姓,還能庇護其親族人等的田地也不被納稅。其實秀才還好些,也就夠為自家省下一筆稅銀,可舉人卻能免至少兩百多畝地的糧稅還有其他一些稅銀,反正足夠讓十來戶人家不被官府征收賦稅的。現在十里鋪三個舉人,八九個秀才加一起,自然就讓該鎮的稅賦銳減四成左右了。”
李凌皺了下眉頭:“這是朝廷一早就定下的決策?”
“是的,也不光是我大越朝如此,早在百年前的大宋就有此優待士大夫的政策了,而且那時給的條件更高,就是為了鼓勵百姓參加科舉。”林慶在縣衙多年,這些事情還是很清楚的。
李凌這才有些明白過來,之前他也知道有了功名后可以免稅免役,只是沒想到這居然還能惠及周邊之人。但他依舊有著一個疑問:“可他們又圖什么呢?居然就肯讓同鎮的百姓占他們的光?”
“這一方面自然是能有個好名聲,畢竟惠及鄉里可是會被人牢牢記住的。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實際好處,其實那些鄉民是把自家的土地歸到了舉人秀才的名下,每年還會給他們不少錢糧以為報酬呢,當然給的是比稅賦要輕不少的。倘若遇到荒年什么的,這些舉人還能以最便宜的價格把土地真正收到自己手里……”
李凌心中一動,這就是他們拿國家的政策來給自己賺名聲,收好處了,到后面甚至可以憑此名正言順地兼并土地……或許這也是這世上許多人趨之若鶩地去參加科舉,一次次不肯罷手的關鍵吧,畢竟那好處是看得見的,哪怕當不成官,也能富甲一方。
很快,他又回過神來,笑道:“這次多得你指點了,好了,你再忙一會兒,差不多也該閉衙了。”說著,筆一揮,也在手上這份文書上簽下自己的大名,再取過那枚小小的戶房印鈐,按在了上頭,并順手將之放到了左手邊那高高的一疊文書的最上方。
林慶忍了忍,到底還是沒能忍住,小聲道:“李典吏,這些都是你已經算清楚,可以交與縣尊的文書?”他指著那疊足有五十來本的文書,難以置信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