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李凌又一次來到了縣衙。
不過今日再來縣衙的身份與心情卻和以往大不相同了。以前的他來此或是應役,或是當差,反正就是個聽從號令行事的下屬。但今日的他卻成了座上客,與其他幾個新晉秀才一道來縣衙接受魏縣令賞賜和勉勵的。
巳時前后,一排七人已端端正正地站在了大堂前,在他們跟前的,是以魏梁為首的諸多縣衙官吏,更外圍,除了衙門的上下人等,還有聞訊而來的城中百姓,月兒也身處其中,踮了腳興奮地看著自己哥哥將受封賞。
魏縣令今日更是紅光滿面,歡喜異常。在經歷了一開始的麻煩和挫折后,他在江城縣內當真是一帆風順,到如今無論縣衙內外,大事小事他都可一言而決,真正體驗到了什么叫作一縣之尊,什么叫百里侯的風光。
而這一回,又有一份大大的政績落到了他的懷里。
地方官的政績總體來說就看四大方面,農稅學刑,也就是農業,稅賦、科舉和刑獄。只有這四樣都數上乘,才能在歷年的考評中得一個上的評價,而這其中最難解決的就是科舉的成績,因為那不是由地方官做些什么就能出成績的,還得看那些讀書人自己爭不爭氣。
江城縣這些年來在科舉上確實不算太好,每次院試上榜者也就四五人,而這回卻突然有七人考中秀才,比之往年自然是大有進步。而這一功勞自然也就著落到了他魏縣令的頭上,哪怕他只來此不到數月,真論起來這些考生的成敗還真與他沒什么關系。
所以今日的魏梁顯得格外高興,一個個與那些秀才見面時更是著意地拍打著他們的肩膀以資鼓勵,讓其他幾人都激動得身子發顫,眼淚都要落下了,也就李凌這邊兩人只是互相對視頷首了事。
在一一與他們見面說了兩句后,魏知縣才又回到上方,用冠冕堂皇的話語鼓勵眾士子:“諸位士子皆是我江城縣的榮耀,是我江城今后文教興起的開端。本官只希望你等不要滿足于此,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去考取更高的功名,到那時候,我江城百姓,江城官員才能以爾等為榮……”
一大段話說下來,再伴隨著周圍百姓的歡呼鼓掌,更使眾士子激動不已,全都在心中暗下決心,定要考中舉人以不辜負縣尊大人的一片關愛之情。
除了虛套的勉勵外,縣衙這邊自然也有實際的獎賞拿出來。隨著魏知縣與擺手,便有人火速把一個個托盤呈送到了七名秀才跟前,盤里的是一領新做的只有秀才才能穿戴斕衫綸巾,還有一塊做工精美的黃楊木雕琢牌子,以及兩錠重五兩的官銀。
大越朝規矩,秀才著斕衫,舉人著圓領寬袍,到了進士之后則是官服烏紗。當然,這些穿著一般也只在重要的官方場合才穿,而平日里為了彰顯他們的身份,便會佩戴牌子,秀才是木牌,舉人是銀牌,到了進士則是玉牌。
李凌接過托盤,目光只在那色彩艷俗的斕衫上轉了圈便沒眼看了,卻又伸手取過了那塊代表自己身份的木牌仔細端詳起來。這是一塊用上好黃楊木雕琢成的牌子,手掌長短,正面是一座小城池的縮略圖,下邊還有“江城縣”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