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今日學生等特來此恭聆儒師教誨。”當下前面幾排書生都其整整地作答,就跟早排練好似的。而后才是后面那些人稀稀拉拉的稱是,只是聲音卻要輕上許多了。
張禾豐又是滿意一笑:“其實像這樣的講學老夫之前也從未有過,若是你們想向老夫請教如何才能鄉試中榜,只怕是要失望了,因為今日就算要讓老夫來考,怕也難有十成把握啊。”
這話立刻引得眾人一陣輕笑,就是李凌都覺著這位大儒說話風趣,平易近人。但隨即,卻又見他把面色一整:“不過在老夫看來,我輩讀書人若只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讀書就實在太過失敗了,遵循的更非圣人之道。各位請想,我儒教起于何時,又盛于何時?”
“起于春秋,盛于漢朝,而后才有我儒教千載傳承。”
聽到下方有人作答,張大儒點了點頭:“正是如此,而這也是老夫要指出的問題關鍵。春秋之際,勢在大爭,國無義戰,而使孔圣,使我儒教幾無用武之地。倒是那些不把禮教仁義放在心上的其他學說興盛一時,可這影響到孔圣亞圣及其他儒家先賢鉆研義理,傳教天下了嗎?不,如此亂世,只會讓圣人先賢們更明白仁禮之道有多么重要!
“至于我儒教興起之漢朝,雖然已為顯學,可朝廷取士卻不以此為基礎,而是多由家世名望為由,縱然世之大儒,也有只能在鄉野間埋沒一生。可這些先賢就放棄了讀書著述的理想了嗎?也沒有,他們依舊篳路藍縷,開我儒教入世之道,這才有了隋唐之后,朝廷以我儒教經典取士為官之決定!
“所以在老夫看來,我輩讀書之人既十年寒窗苦讀經典,就該體悟圣人之道,而不是只囿于做官一途,一旦科舉失敗,就失去了志氣,變得渾渾噩噩,誤人誤己。”
如果說之前李凌對這位所謂的大儒還不是太放在心上,覺著更多只是儒林眾人的吹捧,那在聽完他的這番見解后,卻不得不道一句佩服了。
在眼下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甚至更進一步,可說萬般皆下品惟有當官高的年代里,能提出讀書并不只為科舉,就足見其眼界心性確實遠超一般的飽學之士了。
張禾豐也知道這些話不能多說,所以在略略開頭后,便又迅速把話題往回拉,開始講解起自己對于經學的一些看法研究,尤其是關于仁道方面的一些看法。當真是說得深入淺出,讓不少在場的士子都聽得頻頻點頭,心神激蕩。
李凌旁邊的徐滄此刻也是目光閃爍,一臉激動,要不是有所顧慮,都要大聲叫好了。倒是李凌,對這些空中樓閣般的學說實在提不起太大興趣來,不過也從中汲取了一些對于《論語》《尚書》等儒家經典的一些見解看法,覺著自己在作文時可以一用。
這等講學讓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已過中午,張大儒也明顯有些口干舌燥,稍顯困頓了。他便在喝下一杯茶后,笑道:“最后就由老夫點幾人提問,看老夫能不能為你們解惑答疑了。”
這話一出,眾人更顯興奮,雖然沒有舉手的習慣,卻也一個個高揚著手,想要讓這位眾人景仰的大儒點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