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花了半日時間,李凌總算是把兩道策問悉數寫完,雖然那些衙門里的事務他都門清,但想要完全轉化成一定文采的文章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是他也只能確保有一定的可讀性,離著真正好文自然尚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這時天色卻已暗沉,夜晚降臨,就在李凌以為夜間只能睡覺,最多打打腹稿時,那老兵又來到門前,小聲道:“秀才公,這是本次考試的夜間用燭,還有今晚的食物。”
李凌一愣,抬眼看到對方手里正捧著三根蠟燭和一只小碗,不知里頭放的是什么,但還是含笑接過,又感謝了對方一聲。看來考場這邊也是有安排的,所以夜間還給大家準備下了蠟燭,只是這蠟燭一根也就能用上一個多時辰,那就需要有計劃地使用了。
趁著還有些亮光,李凌抓緊安排晚上的食物,那小碗里的只是兩個干饃和兩筷子菜蔬,實在算不得好東西。但他也顧不上計較了,想了下,便把菜蔬和自己帶進來的幾片肉干與一些米放到一塊兒,去外頭弄了些水,又放進鍋里,再點著那只小火爐,煮成了一鍋菜肉粥。
只一會兒工夫,菜肉粥的香味就在他考房前一片區域內彌漫開來,頓時吸引了不少考生的注意,他們紛紛探頭看出來,見此都是個個神色復雜:我們都只想著隨便吃點便繼續埋頭考試,你倒好,到這兒野炊來了啊。
李凌卻沒有在意這些人的異樣目光,把粥熬好,便捧回考房,就著干饃美美地吃了一頓。雖然材料簡單,但滋味倒還算不錯,尤其是這粥是熱乎的,可就比啃干饃喝涼水要強太多了,吃下去后,只讓他整個人的精神都為之一振。
雖然天已徹底暗下,李凌卻沒有打算就此休息,而是垂下門簾,點起蠟燭和熏香,又取出一份題目仔細打起了腹稿。這回他決定趁著頭腦清明先作一篇四書題,畢竟這才是本次鄉試的重頭啊。
雖然鄉試有十多篇文章,但其實真正決定能否考上的還是那七篇四書題和五經題。甚至于就李凌所知,有時候決定成敗的只在頭一篇的四書題和五經題兩篇,因為每次鄉試的考生太多了,而考官卻只得十幾人,又要在短短數日內分出優劣,這工作量自然極大。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只抓重點,把其他的先放一邊了。
當然,這并不代表其他文章就可以胡寫或是不寫了,但只要頭兩篇文章足夠出彩,后面的平庸些也能被取中。
只沉思了一陣,李凌又突然想到一點,趕緊低頭又把蠟燭給吹熄了。自己到底還是沒有經驗,居然點著蠟燭打腹稿,這浪費的可實實在在的時間啊。
考房陷入黑暗,李凌心里卻變得通明起來,很快就抓住了那題目的精髓。話說鄉試到底和之前的考試不同,越發正規,也就沒有了截搭題這樣的怪玩意兒,都是堂堂正正的大題。
如此抓住題干就變得很是簡單,但相應的想寫出出彩的文章博得考官贊許又變得不那么容易。好在李凌這段日子已經把那些解元、狀元等人的范文都印在了心里,融會貫通,此刻再一一對照之后,居然發現有其中兩篇文章的主題與這篇四書題有著七八分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