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與鄉試既一脈相承,其中自然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考試時間都是三晝夜,考題也同樣數量龐大,計有三道四書題,四道五經題,制判表各一道,兩題策問,外加兩題算數,足以讓全部考生在這三日時間里馬不停蹄,全力以赴了。
當李凌從巡場的兵卒手中接過那厚厚一疊考卷時,心中又是一緊。接下來這三日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就看自己能不能以最飽滿的狀態來應付這如山似海般的難題了。
因為有了鄉試的經驗,這回他可不會再犯下先易后難,卻把最好的狀態放到最容易那些題目上的錯誤了。當下里,就先開始研究起至關重要的頭兩道四書五經題。
到了會試上,考官自然更不敢再把截搭題之類上不得臺面的玩意兒拿出來刁難考生了,幾道考題都是堂堂正正的大題,都是能在經書里直接找到上下原句的,甚至都是最熟悉的字句,只要是熟讀過這些經典的考生就斷不可能覺著陌生。
但越是如此樸實無華的題目,對每一個考生的要求就越高。因為這樣的題目已經有太多人以此作文,再想寫出叫人拍案稱道,鶴立雞群的文章來就越發困難。這對李凌來說自然也是一大考驗,他當即閉目苦思,足足思忖了有半個多時辰后,方才提筆開始寫下第一句話。
可才沒寫兩段,又對這開篇的內容不甚滿意,只能又將之涂抹。好在這是寫在其他紙上的草稿,倒還是可以涂抹更改的。
就這么涂涂改改,時不時還作一番長考,足足花了兩個多時辰,李凌才把第一篇四書題給寫出來。因為這一回他對自己文章的要求比之前哪一次都要更高,而且還要刻意地往里塞入不少典故,使得整篇文章的寫作遠沒有了以往般從容連貫。
等他寫完放下筆時,才驚愕地發現這天色竟已暗了下來,卻是黃昏了。也就是說他花了珍貴的半天時間,結果卻只寫了一篇文章,這讓李凌的心猛然一縮,越發覺著時間緊迫了。
好在之后考場里提供的后勤供應還算不錯,不但飯食什么的是溫熱的,夜間所用的蠟燭也比鄉試時多了一根,而且每一根看著也更粗,這讓他得以能在夜里也繼續用功。
而有了頭一篇文章的開道后,后面幾道四書題的思路也就此打開。照著相似的思緒,李凌在這個夜里文不加點,落筆飛快,待到二更天蠟燭將盡時,已把三道四書題全部寫完,總算是把之前浪費的一點時間給找補了回來。
長時間的苦思寫作,讓李凌也感到了一陣疲乏,都懶得洗漱,直接就把考卷筆墨什么的一收,便橫倒在考座上,拉過一旁的被子呼呼大睡。
雖然如今的天氣尚寒,遠冷過當日鄉試,但李凌現在下面有褥,上邊有被,倒也不覺寒冷,這一覺竟是睡得格外香甜,直到天亮,有梆子聲響起,他才被驚醒。
發現自己是在考場后,李凌不敢怠慢,又迅速起身,跑到外頭舀了些缸里的涼水,再兌上自己所燒的一小盆熱水,便對付著洗漱齊整。就著溫水又啃下一塊干肉饃后,他便再度投入到了與四道五經題的搏殺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