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定當不負陛下所望,入朝之后,竭忠盡能,使我大越國富民安!”李凌當即大聲回答道,比起其他人來,他顯然是更鎮定的那一個。
殿上其他人都露出了異樣之色,那些考生這時才紛紛反應過來,也各自說著相似的話。而那些重臣人等,則把注意力全匯聚到了他的身上,其中禮部尚書樊梅生在掃到他旁邊桌案上的名牌后,神色更是微微一變:“李凌……”
才這么幾日工夫,他自然不可能忘記這個讓皇帝有意抬舉的考生了。那日他自以為頂住了皇帝的壓力,至少讓李凌沒法奪走其他考生的名次和位置,也算是委婉地勸諫了一把皇帝。卻不想,在此事上皇帝卻極其固執,這次把他特意安排在眾考生之前,顯然就是針對自家而來了。
而更前面一些的陸縝則是嘴角含笑,若有所思地看著李凌的背影:“才區區一年時間,他居然就到京城來了,還入了朝堂。這算是緣分嗎?”
“好!你等能有此心,朕心甚慰。也希望你等真能在將來做到今日所言,為我國之棟梁!”皇帝滿意點頭,又深深看了面前不遠處的李凌一眼,這才把語氣一緩道:“朕雖未參加過科舉,但也知道你們這一路走來不易,四書五經及各種注解與你們來說更是滾瓜爛熟,比之朕更是強上許多。所以今日殿試,朕就不考什么四書五經內的東西了,今后為國選材,只考一題,策問!”
此言一出,無論是考生還是后方的官員都有些變了臉色,這一下實在太過出乎他們的意料了。
因為以往的殿試,皇帝雖然也會說那么一番場面話,可真到了出題時,還是按照一直以來的規矩,從四書五經內選出題目來考校眾人。除了太祖朝和太宗朝前期,還真沒出現過以策問定優劣的做法呢。
可今日,皇帝居然就不按套路出牌了!這實在殺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作為會試主考的樊梅生更是身子一震,腳步微挪,就想走出去進言。可隨即,他便發現皇帝的目光已朝著自己而來,雖只一瞥,卻讓他心頭緊張,那一步終究是沒敢真踏出去。
“陛下如此決定竟是沖我而來……因為我之前只把李凌放在一百五十名貢士之外,才讓陛下轉而以策問為題……”明白過來的老大人只覺著后背一陣陣的發涼,帝王之志果然不是臣子所能輕慢啊。
而其他重臣,比如左相陸縝,右相王晗也各有想法,但此刻卻也不敢出言反對。畢竟說到底,這殿試的主考官就是皇帝本人,他們這些臣子只是旁觀而已,根本無權過問。
皇帝的目光收回后,又從那一眾考生面上迅速掃過,這才慢悠悠道:“你等將來都要入朝為官,但十年寒窗所讀所學卻終究只是書本上的東西,以往所做的那些四書五經題也很少能在政務上幫到你們,反倒是不那么起眼的策問最是考驗你們的才能。
“所以今日朕就要用策問來一考你等的真材實料,并以此來評定高低。若有不足者,也希望能在將來多有補益,莫要只做個皓首窮經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