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間,歡呼聲遍布了整個京城內外,哪怕是沒有參加本次慶典的百姓們,這時也會被那無所不至的歡呼給影響到,停下手中的動作,朝著皇宮的方向遠遠眺望著。
士子寒窗十載,最后的終極心愿,最高期待,也就在這一刻了!這一刻,便是所有人人生的巔峰,這一刻,多少才子將相都只能遠遠觀望,而主角卻只有他們三個!
皇宮,太極殿前的廣場上,文武勛貴各自列隊而站,他們一個個皆都神色肅穆地看著那三個從午門穿過的身影,雖然臉上帶著職業性的笑容,但他們眼中卻完全看不到多少羨慕,甚至連欣賞都很少。
只有站到這等高處的人才會明白,對這些費盡千辛萬苦才走到今日的士子們來說,今日確實是他們人生的高光點,但也很可能已是他們的最高點了。因為今日之后,他們便會泯然眾人,進入官場,說不定連那些只有舉人功名,甚至連功名都沒有的普通吏員都能將他們耍得團團轉。
所謂科舉,固然是如今入仕為官的正道,但是,真正能讓一個官員走得高,走得遠的因素卻不是他們的科舉表現……
都說科舉考試就是大浪淘沙始見金,但這金子到底有沒有用,還得在接下來一場場的考驗中真正顯現出來了。而作為三鼎甲,站在所有進士頂點的三人,更將成為無數人注視的特殊存在。
“陸相,那探花李凌可是陛下力排眾議而定,那接下來咱們是不是該做些什么?”一個聲音從陸縝身后響起,卻是當朝吏部尚書簡堯臣在征詢意見了,他的一雙眼睛正頗為玩味地打量著已經從幽深的城門洞里走出來的李探花。
之前還身在官場之外的李凌可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探花高位在朝廷里,尤其是文官集團中引起了一場多大的風波,現在有多少雙飽含深意的目光正遠遠注視著他呢。
陸縝也在打量著前方的年輕人,話語卻平淡無比:“不要多生事端,陛下有此決定,自然也會做出相應安排。我們作為臣子的,只要聽命行事即可,不要做那非分之事。”
簡堯臣略微一愣,但在又深深看了眼屹立多年不倒的左相后,還是點頭應了下去。
“王相,那李凌論才學實在當不得探花之位,等其入朝,咱們是不是該……”右相王晗身后,一名官員也提出了相似的說法。
王晗只是勾嘴一笑:“不忙!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而一旦這棵樹還是被人刻意拉拔出來,放到最顯眼的位置上時,那只會被摧毀得更快。德不配位者,豈能長久?我們只要靜靜看著便可,不必太過莽撞。”
朝中文官集團兩大勢力的魁首幾乎同時在面對李凌時選擇了旁觀,但同樣的,他們都明顯沒有把李凌拉為己用的意思。
倒是另一邊的勛貴隊伍中,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正饒有興趣地打量著李凌,他身著繡蠎袍服,身上透著煌煌貴氣,但永遠帶著微笑的模樣又叫人很容易就對他產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