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滿是感慨地看著對方淚流滿面,無比愧疚地站在那兒,雖然說的不是太清楚,但還是想明白了其中原委。
這秦思文作為縣衙教諭,顯然早在那時就被徐家人給收買了。但其他人卻不曾知曉,還因為他是同窗好友的關系,那幾個想要去別處舉告的生員便欲拉他一起上路,畢竟多個人多份力量嘛。
然后,或因害怕,或因某種利益的驅使,讓秦思文在最后關頭選擇了出賣同窗,把他們的決定和出城線路給告知了徐家。這也是他們才一出城就被捉拿的原因所在,更是到如今華亭縣就只他一個生員的原因了。
只是這些年下來,秦思文終究受不了良心上的折磨,又或是眼見徐家就要完了,為了自救,才跑來揭發了此事!
無論怎么說,這秦思文確實算不上什么好人。不過他倒是幫了李凌一個大忙,因為李縣令正愁沒有適當的理由查抄徐家呢,現在這事卻是再合適沒有了!
試問,還有什么罪過能比得了堵塞科舉之路?別說一個小小的徐家了,就是朝中高官,膽敢在科舉考試中舞弊,那也是死罪!而這堵塞一縣科舉之路的罪過不比科舉舞弊要嚴重嗎?
雖不齒其所為,但這人還有用,李凌便又溫言道:“本官知道了,你能在此時舉告如此大事,就證明你尚心存正義,本官很是欣慰。接下來相關審訊你也得出場,可愿意為證嗎?”
“學生愿意,只要能贖當日之罪,做什么學生都不會推辭!”秦思文倒是回答得痛快。
李凌滿意點頭,看了眼剛剛停筆的徐森:“那就先在供詞上畫押簽字,待明日,本官再開堂審理此案!”
“學生遵命!”
……
事情到了這一步,我為刀俎,徐家為魚肉,李凌再想要徹查審定一些案子自然變得很是輕松。
幾堂審問下來,包括徐紫洋在內,都對自家所犯下的罪行供認不諱——有不認的,當堂一頓板子下去,也只能認了。李凌可不是有什么精神潔癖的官員,他的目的除了還本縣百姓一個公道外,更是為了將徐家徹底鏟除,不給他們任何翻身的機會。
于是奪人產業的罪名他們認了,殺害人命的罪名也認了,到了最后,面對李凌的連聲責問,關于他們堵塞科舉之路,讓華亭縣十年未有人能考中秀才功名的罪名,他們也只能乖乖承認。
而當這項罪名徹底落實,李凌也就再不客氣,一聲令下,縣衙差吏便包圍了徐家大宅,不但把內里所有婦孺老人悉數驅趕捉拿,還查封了一切產業財物,這才是真正的抄家滅門,不留半條生路了。
這一抄之下,收獲還是相當不錯的,光是金銀銅錢,數量就達到了五六十萬兩之巨,再加上徐家名下的各種產業田地等等不動產,這一數字還能再翻上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