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彈劾,再發動我等在朝中的同年同鄉,一起阻止此大錯之事。我想陛下和朝中諸公一定只是受其蒙蔽才會允準此事,只要我等戳破其陰謀,便足以改變朝廷之意!”
“正是正是,若再任由他肆無忌憚地做什么重編民冊的舉動,后果極可能釀成江南的再一次大亂。而到那時,其禍之烈更在羅天教叛亂之上,而且江南也不能再遭受如此打擊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等豈能眼見大錯鑄成而不加阻攔?我愿意去信京師,勸說同年好友人等彈劾聞銘,阻止此事成真!”
就在這間廳堂內,這些兩淮的文武官員徹底展現出了什么叫作顛倒黑白,睜眼說瞎話。他們絕口不提自己和聞銘結下的梁子,口口聲聲都只說著一切是為了天下,為了朝廷,然后便把聞銘的這一決策認定為了禍國殃民的大錯,必須全力阻止,狠狠反對。
在達成共識后,他們便不再多言,各自忙碌起來。幾名文官自然是寫信寫彈章,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來對付聞銘,至于兩名武官,在此事上倒是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只有費重在一番思量后,決定趕回徐州,攛掇著巡撫大人也狠狠地告聞銘一狀。
他聞銘固然是江南巡撫地位極高,但自家巡撫也不比他差,只要他能主動出招,再加上朝中反對者的聲浪一起,足以讓聞銘吃不了兜著走了。
……
一場針對聞銘的陰謀已迅速醞釀并發動,而身在江南的他和李凌對此卻還一無所知,他們還在為重編民冊一事做著前期的準備。
這等大事可不是發幾道政令,貼幾張告示就能讓所有人都遵循照辦的。須得循序而進,先與利益相關方有所接觸,嘗試著說服他們,才好有下一步。不然真遇到了來自當地世家大族的重重阻撓,他們總不能真不顧一切,以力要挾吧?
所以在這個臨近年底的時候里,聞巡撫和李知府依舊忙碌,幾乎每日都會接見不少當地士紳,用旁敲側擊的法子嘗試著說服。
此時,李凌就正和陸家的陸行淵作著商量,后者已經從李凌的一些只言片語中品出了其中意圖,神情自然變得凝重起來:“李大人,你想要我陸家名下的奴仆名冊,這恐怕有些不妥吧?他們可是我陸家的財產,豈能隨意為外人所知,哪怕是朝廷,也無權干涉。”
“陸員外不要誤會,本官這么做并無惡意,實在是上峰有命,不得不行。而且你也看到了,如今江南遭逢大變后百廢待興,而想要盡快讓江南恢復原貌,這人口便是重中之重,所以……”
李凌的話還未說完,便被對方有些無禮地打斷:“李大人,此事不必再提,我現在就可以代表家主回你一句,我們不會應允。你之前讓我們拿出一些銀子來幫城中百姓度過難關,我陸家義不容辭。哪怕是與你合作,出大量銀子買你的縱橫書局的股份,我們也認了,畢竟這都是對我揚州大有好處的事情。
“但是,你想得寸進尺地掌握我陸家的命脈,甚至還懷著其他心思,就請恕我不能答應了。而且我也奉勸你一句,此事能不碰還是不碰為好,若不然別說你一個知府,就是巡撫,一旦被群起攻訐,也必然是粉身碎骨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