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國中的書信傳遞總體來說可分作兩個部分,官驛和民驛,兩者相比,民驛勝在價錢更低,官驛則勝在更保險,速度也更快,而且若是官府文書傳遞,一切還都是免費的。
不過真論起傳遞書信的速度,官驛終究是遠不如軍驛的,因為軍情如火,要比尋常公務更為緊急,尤其是和邊疆有關的軍情大事,更是不容有絲毫懈怠,所以便有了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一說,后者在朝野中還有另一個更好聽的說法,那就是流星快馬。
流星快馬所用的騎兵都是軍中最強悍的斥候,所乘之馬更是軍中騏驥,也就是傳說中的千里馬。而在沿路奔騰間,卻是半分不歇,時刻讓馬匹以最快的速度沖刺。如此一來,馬兒在跑上一程后便會力竭,到那時,就會在下一個驛站處換馬不換人,繼續全速沖刺,直到把軍情送到相關人手中。
這樣的流星快馬往往能突破人馬極限,甚至能做到一日夜間奔出千里。只是代價卻是相當之大,沿途必然會跑廢跑死十多匹軍中良駒,就算大越家大業大,這等消耗也是挺讓人肉痛的,所以若非真遇到大事,幾乎沒人會用上流星快馬。
而今日,就在這剛入臘月不久的太平時節,卻有流星快馬直沖京城,連那御道都是一沖而過,只此一點,就可讓懂行之人感受到極大壓力了。很顯然,這是邊關發生了大變故,京城都要受到震動了。
于是,當李凌回家后不久,京城處處各種說法猜想已散播開來,當真是人心惶惶,卻又沒個定論。對此,李凌也擔心,但他在家中傳達的命令卻是不得胡說八道地討論其事,更不讓家中任何一人到外頭嚼舌根。至于他自己,則守在家中,等候著消息傳來。
作為已被去職的朝廷官員,李凌的消息可比一般京官要靈通太多了,只過了一夜,待到次日臨近中午,一些確鑿的消息便陸續傳來——
昨日午后流星快馬沖入京城后,便直奔樞密院,然后樞密使郭昂便帶了幾名官員迅速入宮。不一會兒工夫,皇帝就把幾位宰執、六部尚書、轉運使,甚至是太子都叫進了宮去,只為商議眼下的一件大事:
正如李凌他們昨日所猜測的那樣,北疆出了大變故,鬼戎人大舉入侵大越邊境,破城十余,軍民死傷慘重,現在大部兵馬已退守滑州、襄州一線,局勢已危若累卵。
饒是李凌已有所準備,在得知如此消息后,還是感到心驚膽戰,半晌都沒能定下神來。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大越邊防已然洞開,整個中原都已經暴露在了鬼戎人的屠刀與鐵蹄之下!這意味著大越在經歷百年壓著北方外敵打之后,終于出現轉折,由主動變成了被動!
李凌很清楚這對整個大越朝野會造成多大的震蕩,往小了說,會對這太平盛世帶來毀滅性的傷害,往大了說,這就是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摧毀性打擊啊。
自穿越重生于這個時代以來,李凌能明顯感受到當今天下官民那種自信和底氣,哪怕曾有過五年前的那場失利,大家的心氣兒也沒絲毫減弱。這在當初朝野的爭論中就能看出一二來,那時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誰的責任,該如何將功補過。至于中原會否因為此一敗而陷入危機,卻是所有人連想都不屑去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