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越今番北疆之失,與其言乃鬼戎兇悍善戰,毋寧說是我邊疆諸軍大意所致。諸位且想,霸、定、云……諸城相隔何止百里,卻被鬼戎以區區半個多月時間內相繼攻破,這絕非正常的戰斗可得,唯一的解釋,便是鬼戎是分兵進擊,且每一路的兵馬都不會太多。
“由此,我們亦可得出另一個結論來,城池之失非戰之罪。任誰都能想到,在敵寡我眾,我又有城池可守的有利條件下,鬼戎是斷不可能強攻破城的,唯一的解釋便是另有陰謀。比如早在各城設有內應,唯其如此,才有今日之結果。
“如此,我又可得一結論,哪怕事到如今,北疆已丟城十數,然敵弱我強之勢卻從未有變。說來不過是鬼戎偷襲得手,一時得勝,一旦待我北疆守軍回過神來,等我朝廷真正糾集大軍北上,破敵不過翻手間。
“莫說京師洛陽穩如泰山,便是如今還能守住的北疆各城,想來也不可能再有差錯,因為我邊軍已有防備,即便鬼戎故技重施,也難再有成效。”
一番詳細解說后,逍遙子又再度把話題一轉,落到了更高層次的敵我態勢之上。李凌雖然不懂兵事,但論眼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再加上有意引導,還特意在文中寫了個通俗易懂的七大敵必敗我必勝的先決條件來:
“論國力,我大越正當盛世,國庫充盈,兵馬齊整,而鬼戎雖經百年積蓄,然草原漠北條件惡劣,尤缺鐵器,縱然倉促成軍,也難與我大越百萬精銳相抗,此我之一勝,敵之一敗;
“我大越承平百年,天下一心,朝廷令下,四方響應;再觀鬼戎,卻是諸部聯合,小有勝績或能配合無間,共同進退,可一旦真遇挫折,傷亡漸大,則鬼戎諸部必然離心,成一團散沙。此我之二勝,敵之二敗;
“作戰之道,天時地利皆為關鍵,于我大越將士而言,北疆之地皆我國土,山川河流盡皆在心;反觀鬼戎,勞師遠來,人地兩疏,根本不適宜正面之戰。此我之三勝,敵之三敗;
“北疆各城雖被鬼戎所破,然其中軍民泰半還在,只等朝廷一聲令下,便可趁勢而動;倒是鬼戎騎兵深入我大越腹地,后援斷絕,四周皆敵,如何能與我齊心一致之軍民抗衡?此我之四勝,敵之四敗;……”
在李凌的筆下,這場北疆之敗不過是雙方戰斗的開始,所以他用各種方式,通過各種角度來論證此戰最終的走向必然是鬼戎大敗,而大越必然是勝利的一方。至于京城,自然是最安穩不過的,天下百姓壓根不用擔心有一天外敵會殺到面前來,大家只管過好自己的日子便是。
……
“好,當真是好文章啊!”陸縝砰的一聲拍案叫好,隨即有些坐不住地從椅子上站起,興奮地在書房里不住走動,口中再度贊道,“李溫衷真大才也,只此一文,便可抵我朝廷百萬兵了。有此一文,何愁京城不安,外敵不破啊!”
此時已是深夜,他本該歇下,但因為多了這份報紙,上頭的內容又是他頗為在意的,所以陸相便在書房里多待了些時候。而這一看之下,卻讓他整個人的精神都得到了振奮,那點睡意更是煙消云散,恨不能現在就把這篇文章送到皇帝跟前,讓京城里的每一個官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