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當牽掛在外的丈夫終于有信送來,楊輕綃有些失落的情緒頓時為之一振,幾乎如搶般從李序手里拿過了信件,還沒轉身呢,就已忙不迭地拆開了信封,抽出那厚厚的一疊信來,入眼的皆是熟悉的筆跡。
總算是回到自己房中,點上三根蠟燭,使房中一片光明后,她才端坐于案前,展信仔細地看了起來,不敢有一字遺漏:
“輕綃吾妻子:見字如晤
自離家作別,已有半月。不知你在家中一切可還安好,平日可有想我,我雖身在他方,每日卻總能想及與你和月兒在一起時的光景。如今思及之前對你的不夠關心,心下不覺有些汗顏。
今兩地分隔,方知你我夫妻之情有多濃厚,惟愿你在家中一切平安,小心照料自己的身子,莫要因我不在身旁就疏忽了對自己的飲食起居。你如今已有孕在身,最忌諱的便是傷身傷神,故而平日里須得放開心懷,若天氣好時,可以叫了月兒一起在花園里走走,又或可趁著天氣晴好時外出散心,如此才能叫人安心……”
前面的幾張紙上的內容都是絮絮叨叨的一些關切與家常,叫人完全看不出李凌是一個身負重任,在外奔波大事的朝廷官員,反而更像是一個顧家愛妻的小男人,身雖在外,心卻依舊牽絆著家中一切。
看著信中情真意切的細細叮囑,楊輕綃沒有半點不耐,只有深深的歡喜與感動,嘴角輕翹,眼中眸光流轉,半晌后,都有些不忍繼續往下讀了,便把書信先捧了起來,放到了自己心口。
在那一刻,似乎丈夫又回到了自己身邊,那種熟悉的,溫暖的感覺從心頭不斷滋生蔓延,讓本來有些懨懨的身體重新獲得了生機。
就這么攬信在懷,享受著丈夫的關愛足有半晌后,楊輕綃方才心滿意足地重新把信放下,繼續看下面的內容。話說像這樣一封書信牽著百里千里之外兩人感情的思緒,放到后世是再不可見了。
在寫完了對妻子的關愛、念想和叮囑后,李凌的筆鋒便是一轉,開始描述起了自己這一路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來。這既是對自己這一路感想的總結,算是整理出一個頭緒來,同時也是為了彌補楊輕綃不能與自己同往北方的遺憾:
“此番北上之前,我便已有了某些想法,覺著大越這些年來對軍糧籌運一時終究多有疏忽,如今已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了。而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正確的,而且如今大越的糧食轉運路上的各種問題要比我想的更多。
其一便是道路,雖然江南、中原等地的官道極其通達,從而讓我們產生了一個固有的看法,以為我大越官道已可暢通天下,再無阻滯。可事實上卻非如此,至少在我走過的這幾段里,許多官道都已是年久失修,各種問題不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