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立國以來,就規定地方官府得設有兩處官倉,一是當地的府縣官倉,用來囤放每年固定的稅糧,然后每到秋冬季節,便將之交付轉運司,再運往京城;另一座便是常平倉了,那里頭囤積的是歷年從官倉中節余下來的糧食,然后隨到隨換,為的是有個儲備,以防萬一。
像是碰上災年,當地糧價因之上漲時,地方官員就能開啟這常平倉,將其中的糧食沖入市場,用來平抑糧價。又或是遇到災情時,還能拿這批糧食來賑濟災民。
可以說這常平倉雖然平日里只進不出,其作用卻不在官倉之下。至少李凌在揚州為官時,是很看重對常平倉糧食管理的,幾乎做到了一月一查。
而此番朝廷要調用地方囤糧,指的也就是這常平倉里的糧食,畢竟官倉里的糧食還要用來發給衙門官吏呢,倒是常平倉的糧食,多數地方是用不上的。可根據之前馬邦文所說,卻是應州的常平倉早就見底了,所以才不能運糧北上,然后李凌現在提出要去倉庫查看一番,倒也算在情理之中了。
很快的,兩方人馬就出了府衙,雖然天色漸暗,但卻沒有影響他們的行動,很快就來到了城南一個角落,那里便是應州府常平倉所在。占地不小,大門緊閉,還有幾個老兵守在里頭。
直到得知是知府大人帶人前來,那幾個老兵才趕緊敞開大門,同時負責此間的一名小吏也忙不迭地迎了出來,還想討好兩句呢,就被馬知府給揮手制止了:“這位李大人,今日想要來查看庫房情況,你就陪他進去看看,順便介紹幾句咱們倉房里的情況吧。”
這個叫汪暉的小吏連連點頭稱是,又跟李凌他們見了禮,這才熱情地招呼他們進內。一邊帶路,一邊訴苦似地道:“李大人你們是有所不知啊,咱們這應州府常平倉是真的窮啊,都快兩年沒見著糧食了,現在五個大倉庫,都空得能跑馬了,連只耗子都看不著。您請,小心,這門檻有些高了……”
李凌一邊聽他扯著話,一邊目光隨意在四周掃視著,常平倉除了最外間是個公房兼宿舍外,后頭便全是倉房。雖然只有五間,但每一間都占地極大,而且建得還頗為用心,不光頂上有瓦,下方有擋水的門檻,還有厚實的門戶,外間的磚墻上還刷著防蟲防潮的石灰……就這架勢,看著都比府衙還要完善些了。
見李凌的目光在幾座倉房間流連,汪暉眼中有些慌亂,口中卻解釋道:“小人在此也沒別的活計,所以就想著把這幾座倉房翻新一下,都是自己動手,倒也沒花幾個錢。這樣,等到來年真有糧食運來,也就能安全儲藏了。”
李凌似笑非笑地點點頭,也不說自己信不信,只是隨意來到一間畫著“丁”字的庫房前:“打開看看。”
“是。”汪暉不敢不從,立馬上前,用力一推,嘎吱聲里,門開啟,露出了里頭空曠的場景,真就跟他說的那樣,倉庫里空蕩蕩的。李凌也沒多說什么,只是隨意進門,在庫房里走動了一番,看看這兒,又看看那兒,便出了門。
然后又連續進了三間庫房,一樣是沒有任何發現。可李凌臉上卻不見半分失落,依舊繼續著,指著算是最里頭的那間甲字號倉庫道:“也開門讓我看看。”
汪暉有些無奈,這也太仔細了些吧,但還是答應一聲,開鎖推門,依舊是空蕩蕩的一片。可這回,李凌卻沒有再次進入了,而是沖后方幾個下屬一招手:“上下內外,都給我仔細查看,尤其是地面。”
這話一出,眾軍士自然是低聲答應,果斷上前,而汪暉的臉色卻是猛然一變,張下嘴想說什么,卻又說不出口,只能回頭求救似的看向馬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