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豐州城。
如今正是這座邊地城池最好的季節,云淡風輕陽光明媚,更有草木生發,一片蔥蘢而有活力。身在房中,還能時不時聞到院子里的陣陣花草清香,這讓正忙于案頭事務的李凌都覺著精神爽利了。
到今日,糧草的調度已經上了軌道,他已經不必如之前那般忙得昏天暗地,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沿路的順暢和安全問題。
北疆和中原、江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地廣城少人稀,這導致運糧在外有多半時候需要在曠野山嶺間駐扎過夜。再加上這里的官道多年失修,導致道路難行,就讓運糧一事的變數更多。
就算沒有入侵大越后被打得四散流竄的鬼戎人,光是那些藏于窮山惡水,落草為寇的當地賊匪,就足夠讓人感到頭疼了。倘若每一次運糧都是幾千精兵護衛,當然安全無恙,可這投入實在太大,朝廷也好,邊疆也好,都負擔不起。
所以現在李凌所考慮的就是如何以更小的代價來打開這條運糧的道路,像驛站一樣在運糧北上的沿途設下一座座糧站,再在里頭駐扎兵馬?修繕更開闊易行,且遠離山嶺的官道?
這些對策雖然作用極大,但需要的投入和時間也是相當之大,至少不少短時間里能推行的。但這并不妨礙李凌做出規劃,加上一些運糧的規矩等等細則,李凌已經寫了厚厚的一沓書文,只等出番戰后,返回京師,將之上報朝廷,看看有沒有一個試點推行的可能。
在其位則謀其事,李凌既然被授予這么個干系重大的官職,自當為大越軍糧的調度盡到自己的一份心力啊。
在寫完一些見解,又把前后連在一起仔細斟酌,確認無誤后,李凌才擱筆吐出一口濁氣,然后起身活動身子。只是他還沒動兩下,李莫云就腳步匆匆走了進來,一見著李凌,便把手中一份公文交遞過去:“大人,這是北邊來的急遞。”
李凌稍微愣了下,這才接過文書,因為一般來說,北邊戰線的文書都不可能送到自己這兒啊,最多也就是派個人過來催糧要后勤什么的,哪有這么正式來文的?
正因如此,李凌才更不敢大意,拿著文書回到桌前,卻見上頭居然還有火漆密封,便果斷拿刀挑開,這才看到了里頭的內容,而這一看下,他的眉頭就迅速聚攏起來:“竟出了這等事嗎?”
那文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追究與問責——為何送到驍敢軍的軍糧不但少了三成,而且還有一半竟是發霉變質的?正因如此,導致大軍在攻打霸州的戰斗中接連受挫,損兵折將。
如此嚴重的后果,驍敢軍主將崔雙成表現得極其惱火,故下文書讓負責其事的李凌給出一個交代,同時補上缺少的糧食。文中更提到,他們已經把押送糧草到前線的耿琦等人盡數拿下,若李凌不能給他們一個滿意交代,那不光這些人要以死謝罪,他們還會在五月間上報董帥與朝廷,討要一個公道!
這封文書的措辭極其無禮,有種讓李凌立刻執行的意思。但李凌在看后,卻并沒有被文中無禮的說法給惹怒,反而是有些擔心起此事會有多少不良影響來,因為就連他自己都不敢保證送到前方的軍糧一定能做到保質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