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次,孫璧這個新君卻打算重新提升武將地位了,只今日這場于宮中宴請凱旋的北疆將士,就足以發出明確信號。要知道,以往能在宮中宴飲的,只有身份尊貴的高官權貴,或是金榜高中的士子們啊,哪有粗魯不文的武將們染指的余地?
但這次北伐大捷又確實是大越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事,大功,孫璧有此決定,還真讓人沒法反對。更何況,這一戰還是以他自己為主帥拿下的,臣子們就算想否定其意義,也是做不到的,那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于是到了這時候,王晗等高官也好,那些低一級的文官們也好,對此也只能默認了。他們更清楚,接下來朝中局勢將有大變,武將勢力會抬頭,而他們分走的,就是相當一部分的文官們手上的權力了。
對此,現在的他們已經無力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了。
只這一招看來,大家就得承認,孫璧這個新君的手腕其實一點都不比先帝要差,而且身為武將的他,行事更為果斷,恐怕接下來皇權將會徹底壓倒臣下之權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就在這一場歡宴之后,孫璧就連續下達了數道旨意,把一干功勞極大的武將都給升了官加了爵,尤其是蕭承志,更是直接升作樞密院副使,定國公,離封王也就一步之遙了。
其他一些功臣,也陸續被封入禁軍之中,或擔任皇宮守衛,或擔任洛陽巡防要務,還有直入兵部等衙門任職的……反正就是把他們都安置到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上,在確保皇宮和整個洛陽的防務完全由自己人掌握同時,更是將軍權牢牢地把持在了自己手中。
關鍵是這一切都是有理有據的,叫人無可反對。由此,在正式登基后的半月時間里,孫璧已經把李凌提出的幾點掌握皇權的關鍵給一一做到了。
軍權在手后,他便開始著手控制財權。而這一點,就和李凌息息相關了。
在孫璧的壓力下,戶部和轉運司也好,政事堂那邊也好,都不敢再作拖延,最后果然就按旨意在戶部衙門附近到底一處空閑的衙門處掛出了三司衙門的匾額來。而李凌,也在歇息了好些日子,陪伴補償了家人后,正式投身官場政務之中。
在他面前,財稅方面的種種手段自然無所遁形,只要他想查,就沒人能耍出什么花樣。于是只半月時間,三司衙門就真正立穩了腳跟,開始成為了戶部和轉運司衙門必須時時稟報,刻刻用心的上司衙門。
而接下來,無論是國庫銀兩糧食的進出,還是各級官員的俸祿賞賜,李凌都有權利一一過問決定。由此,財權自然也通過他算是真正地落到了孫璧的手中。
有此兵權和財權在手,政權自然更不可能旁落,也沒人再敢對皇帝陽奉陰違,尤其是當之后一些人被嚴懲的事情爆發,更是叫人對新君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