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比于既重且繁的銅錢,和需要用秤用剪的金銀,這錢票可就要方便太多了。無論是攜帶還是找換,都讓買賣變得輕松。這就讓嘗過甜頭的不少行商開始進一步信任這一全新的貨幣,開始在手上屯一些錢票。
這還不算,隨后無論是官府還是各商鋪,又把現在錢票已通行天下的事實給說了出來,并且嘗試著說服這些行商把錢票帶上路,去往別處做買賣什么的。
這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要是錢票只在洛陽一城通行,說到底依然只是和普通錢莊銀號發出的銀票一樣道理,終究沒法成為真正的貨幣。只有當它能流出去,開始在洛陽,乃至京畿之外的各州府也通行開來,才意味著真正的成功。
為此,三司衙門又迅速發布政令,除了鼓勵各地商人百姓多用錢票外,還提出了一點——之前言明的天佑通寶能以一換三現在就正式推行,但換的卻是錢票!
之前還有不少人對李凌的這一決定有所疑惑呢,現在大家總算是明白了過來,原來這一招也是為錢票的推行作好了鋪墊啊。
本來嘛,尋常百姓對錢票還真就沒什么需求,畢竟一般人家中用度有限,拿一貫錢買賣已是大數字了,自然用不上動輒三五貫,乃至十貫百貫的錢票。但現在卻不同了,手里拿著天佑通寶,一直想著借此發筆小財的百姓們在知道官府是如此兌換后,卻變得猶豫起來。
天佑通寶終究是貨真價實的銅錢,可那大越錢票,在他們眼里卻只是一張紙,哪怕再精美,也實在叫人難以相信其居然能值得那許多的銅錢銀子啊。但人的貪念終究會在某一刻壓過理智,尤其是一些之前為了賺錢,用兩文換一文的方式屯了不少天佑通寶的人,此時更是糾結。
要是不去換,過了這村沒了這店,自己不就虧慘了?可要是去換了,那紙錢真能讓人安心嗎?
到底還是有人忍不住,嘗試著拿手頭上的天佑通寶去官府開的票莊換了一兩貫錢票。然后或是有人跑去同城的某些商鋪里消費,又是有人過上兩日,又拿錢票往票莊重新兌換銀子銅錢。
京城之外的許多商鋪酒店什么的,有很多自然是不敢收錢票的。但也有一些,卻是早得了官府的招呼,硬著頭皮開始收下錢票,然后和尋常百姓一樣,當天或是次日一早就趕去票莊換回銀錢。
對于這兩者的兌換,各地票莊那也是來者不拒,只要驗看過錢票無誤,便如數兌換。
如此,經過幾月的發展,大家對錢票的信心依然大增。既能如數兌換,又有官府的背書,還能用手里的天佑通寶兌換更多錢財……在這三個原因的推動下,錢票終于正式在大越天下各地流行開來。
而在如此大勢下,那些之前不敢相信,讓人在自己店中花銷錢票的商人們也開始做出了改變。畢竟當其他競爭對手的店鋪肯接收錢票,唯獨自己卻不肯收錢票下,自家的生意自然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原來的客戶,失去競爭力,自然只能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