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看到零態裂變初期還沒有發生碰撞的物質呢?那時候只有旋轉的速度,只有連接的力量結點,而且是時間過去態,在時間的現在時刻,將只能看到一個速度漩渦,只有光經過碰撞他們才可能覺察到他們的存在,或者他們碰到力量結點,就像磁力之類的,而碰撞將會令他們發生改變。
小孔顯微鏡好像是微觀世界的深空望遠鏡,但是因為距離小的原因,反應速度必須快。就是不同時刻發出的光波,沒有經過一定距離的飛行,到達探測點的時候,沒有快速的反應速度,是探測不出來的。
但是也可以通過材料解決,這種材料吸收光波后,激發出電子需要一段時間,這樣同樣兩個光波激發出的電子相隔時間也被拉大。速認為在真實構建這個微觀世界的深空望遠鏡的時候,才會知道碰到什么問題。
這時候,速也知道原來研究自己身體細胞內部分子運行是非常不容易的,自己以前想的太簡單了點,沒有小孔望遠鏡,那些研究很多都根據前后結果推斷出中間變化過程,有些推斷經過無數次實驗驗證可能是正確的,有很多是錯誤的。
推斷畢竟是推斷,和真實看到是不一樣的。因為兩個點之間真實的道路就一條,但是用筆連接兩個點,會有無數條線,而這無數條線都可以被歸納出規律,然后就相信這個規律是正確的,實際是錯誤的。
所能夠相信的就是真實看到現象演化的詳細過程。速原本打算先研究自己的身體,找到適合自己修煉的方式,現在發現不可能馬上實現,或許要等很久才可以實現。
那只能借助外物來增加自己的實力,資源,利用規則這些能做到的,速都已經做了。增加自己的實力,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嗎?即使說為了防御,也不是為了保護自己和自己所得資源嗎?
世界萬物都在釋放波或者粒子,速就制作出魔杖,實際魔杖外層是很多小孔組成的,能吸收萬物發出來的波或者粒子,內部是集成高密度激發材料,就是這個材料吸收波或者粒子,激發出電子,而且是雪崩模式的激發,最終經過電路或者光路的轉換,變成可以攻擊,可以防御的各種能量類型。
用同樣的原理,速設計了光邏輯芯片,制造了一些非常標準通用零件,這些零件可以組合成各種功能,各種尺寸的傀儡,這些傀儡可以幫速做很多事情。
速準備好,就可以安全去冒險了。這確實只是安全去冒險,真沒有意思,應該是一種旅游冒險吧,去經歷看看世界各個風景,人文。可能偶爾會發生戰斗,也能夠預見速會勝利,怎么就感覺這樣無聊呢。
這似乎缺點什么,斗爭,內心深處就是喜歡圍觀別人的爭斗。為什么不喜歡自己在爭斗,是對自己實力的認知,知道自己贏不了嗎?或者只是對自己處于一種安全狀態的需求。
不過,速就是幻想中的主角人物,去爭斗也沒有什么事情,死不了是速的最大優勢。那如果速的反面就是作者的狀態,那速越偉大,作者就是越渺小,這種應該有部分是正確的,可能在有些行為上確實如此,知識,感覺什么的畢竟都屬于作者的。
同質化的主角光環,一想到這個,就讓人提不起興趣,雖然看起來很爽,因為現在中自己不是主角,那種自己自己現實中不是主角抑郁得到釋放,是感覺爽的,但是現在中有些人自我感覺好的,對這個沒有興趣的,原本就是主角的,也對這些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