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時間,自己感覺的獲得是自己的經歷,感覺獲得后,被身體各部位所記憶,閱讀或者其他什么經歷引發自己記憶深處的感覺,從而共鳴,這只是自己已有感覺回憶而已。感覺的閱讀體驗是自己慢慢品味的過程,只屬于自己。
那些知識,看到后,懂了,幡然醒悟之類的,這也屬于感覺,但是除了感覺外,確實這些是知識本身,記住知識究竟為了什么?記住了這樣多知識,為了什么?
就是看到現象后,不再迷惑,是清晰地辨別,是正確的選擇,是自己生存下去,生活的更好的保障。所以我們想要獲得更正確的知識。
感覺有兩個空間可以生長,向外界生長,向意識內生長。有時候外界不能生長,只能向意識內生長。意識內可以任性,自由,無任何阻礙地生長。”速他們每天都有讀書的時間,知識為主。至于感覺,經歷就足夠速生成真實的感覺體驗。
“感覺每時刻襲擊我們,如果愿意,我們每時刻都可以感受感覺。事實,我們每時刻忽視自己的感覺。知識一直在被我們使用,組合成我們的意識,我們一直在意識里面。身體的行為展示著我們的能力,戰斗能力,做事情能力。
這就是我們。如果問我們為了什么,我們是什么,應該是沒有答案的。我們就如此。一直都如此。目標,選擇什么的,都是我們的意識,在使用知識,一直都在使用知識,這看起來就是我們的意識。
我們的感覺確實每時刻產生,又在下一時刻遺忘,或者說被下一時刻的感覺所替代,我們已經感覺不到上一時刻的感覺,我們只能感覺這一時刻的感覺,只是感覺而已,沒有如此重要,沒有必要繼續感覺,就被自己忽視。所剩就是自己的意識,就是身體行為也僅剩本能而已。
所剩的,就只是自己的意識,也許說我們只時刻感覺著自己的意識,忽視了其他感覺。”
“那些讀者這些,或者運行著這些的存在,是我們嗎?不是,我們還有感覺,我們還有行為。細想,他們也是有我們類似的基本感覺,類似的基本行為。
我們特別的地方,與別人不同的地方。瞬時態狀態也許都可以被復制,但是我們一整個人生呢?確實沒有可能復制出來的,整個時空也只可能在下個輪回被精確復現出來,這個輪回,沒有可能。
我想,我知道他們的存在,一種感覺,可能這樣多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給與自己這種感覺。就總是感覺,無法自己去證實,無法被別人證實,或者可能就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感覺而已,真實是錯誤的,不正確的。”
“我們一直產生某種感覺,然后去試著證實,正確或者錯誤,好像并不是重要的,這是一個過程,不停重復的過程,過程類似,內容不同罷了,我們一直在重復某種行為,某些行為,就是內容不一樣,細節不一樣。”
“速,我想我找到了適合你的修煉方向。”戈雅有一天突然興奮地跑到速面前說這事情。速從做雜活活動中脫離出來后,也一直在尋找著,什么適合自己現在做。
“我的思維是發散的,平時不會集中在某一點上,只有當我準備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才表現出專注。我對一件事情的記憶連續性差,邏輯推斷,預判就差。我想不出來什么職業比較適合我。”速對自己有所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