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每個輪回世界的速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難道不做一些什么嗎?輪回無法避免,點的起始無法改變,點的結局無法改變,他們可以改變兩點的連線,將線改成無數條,那每個輪回世界從他開始將發生改變。
至于是會變的更好,還是變的更差,速不怎么知道,他內心應該是想要變的更好,最好讓自己永恒存在的,超越輪回存在。超越輪回這是相當有難度的,虛擬時間運行不可控,連續規則不可破。
這次的速,一開始就知道了這些,可以說認知的起點不一樣,他能做些什么呢?認識高度提升了,為什么還想要降低認知高度呢?是因為無法向上突破,想要復盤,回顧認識有什么不正確的地方,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別當認知無法突破的時候。
按感覺運行,按規則運行,或者兩者混合運行,速思考著,他的感覺是不想只有這幾種選擇。這樣說,速還是感覺優先級高點,因為感覺不想,感覺想要,好像是這樣的。
但是為什么感覺如此想要,因為速看到未來,看到選擇后,推演或者根據歷史經驗,那未來的場景,速覺的那場景無聊單調,這其實還是感覺在驅使速,速的感覺想要新奇的。
這些感覺指引著速去做事情,目的就是一個滿足,感覺得到滿足,而且滿足后,會釋放快樂的感覺獎勵。化學元素進行化學反應,是符合條件,就進行的,從力的角度,就是碰到合適的力,碰撞融合。
生成幾種其他化學物質,也是確定的事情。這生成的化學物質刺激鏈接快樂感知區的神經網絡放電,所以就產生快樂感覺。這是存在現象的研究而已,可是這現象怎么演化發展起來的?
一個巨大的有機物質,集合在一起就是因為如此,否則就是單細胞,或者病毒,也許就是一個蛋白分子。無機物質集合在一起,很多是堆積疊加聚集,其實病毒和單細胞也是可以如此存在的。
這些組合剛開始可能就是堆積著,然后發生了有意思的組合運行,形成了獨立的架構,包括后面食物鏈的生成,是獨立的架構相互之間的組合運行,整個看似分離的獨立個體,其實是一個有意思的整體。
只是到現在這樣的認識高度后。速不知道這世界有多少人能夠有這樣的認知。不用管。那接下來,速得思考自己要怎么去做呢?速可以看到繼續發展下去的未來。當然是無碰撞演化下去的未來。未來碰撞肯定會發生的,那改變不是速可以看到的。
或許速會以認知作為行為的標準,不是規則,不是感覺,不是混合,只是認知。對自然的認知越真實,那以認知為行為標準,那就越合理,實際是為了自己永恒存在。
那不是越來越自私,為了自己永恒存在?認知受感覺的影響,所表現出來的現象,那只是說認知還不足,自然無善惡,認知也無,只是為了自己永恒,為自己永恒不一定為惡。
認知偏差出現,這也是一個副作用,并不是每個人對自然都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那感覺,規則,認知,或者混合選擇,到底哪個比較好呢?認知就是不停比較,無限接近正確的選擇,得繼續實踐比較。
知識是正確的認知嗎?這也不是的,相對正確的認知,或者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認知,至少是自己有限認知范圍內比較過的認知。要認識到自己是有限認知的,必須想辦法擴大自己的認知,必須對知識保有懷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