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是來觀光的,他們也只是普通人,他們只能目睹記錄下那些歷史。
在雪萊的記錄里:都柏林的富人把窮人變成卑下的人,然后又埋怨他們的卑下,他們讓窮人挨餓,但如果窮人偷了哪怕一塊面包,就將他們絞死。
因為這些人的見聞,1847年英國修正了地平法,豁免部分佃農的地稅,只從地主手里征收。
議員們的計劃是讓富人多出錢,讓窮人少出錢,這樣就有錢可以救災了,然而在全國都在糧食歉收的情況下,地主也沒有多余的錢交稅了,收稅官拼命地從地主身上搜刮錢財,這導致了土地租賃減少,大批擁有土地的地主破產了。
天災面前自耕農、佃農、地主都是受害者,英國發動侵略戰爭贏了,但即便獲得了戰爭賠款還是自傷元氣,條約中賠償的2100萬銀元真正到手的只有1800萬不到,購買糧食后黃金儲備從134萬噸降到了93萬噸,掙來的錢還沒有虧出去的多。
作為勝利者、征服者,世界第一強國,怎么能接受外國的救濟呢?
維多利亞女王自己捐了2000英鎊接濟災民,奧斯曼土耳其蘇丹捐款1萬英鎊援助,被女王拒絕了。
蘇丹表面上同意了維多利亞女王的要求,暗地里卻派了三艘裝滿食物的船只前往愛爾蘭,皇家海軍試圖阻止這些船只前往愛爾蘭,但土耳其稅收不畏艱險,終于將3艘船的食物運到了都柏林附近。
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英國政府組織愛爾蘭人移民到其他殖民地。在1845年之前,愛爾蘭移民美國的速度每年只有5000人左右,在大饑荒爆發之后,差不多要超過50萬人來到新大陸,用中國的話來說,就是政府組織“逃荒”去了。
這一次饑荒直接導致接近100萬人餓死,愛爾蘭大饑荒也成為愛爾蘭歷史的分水嶺,英國政府的不作為、援助不力也讓愛爾蘭人感到絕望和憤怒,他們一直不斷發動著獨立戰爭,雖然真正打起來英國未必會輸,但愛爾蘭人就是采用游擊戰,不讓英格蘭人過安靜的生活,策劃恐怖襲擊迫使英國同意愛爾蘭獨立,在150年大饑荒周年后愛爾蘭人還在向麻瓜首相問責。
第一次鴉片戰爭沒讓英國發財,反而失去了一個島和上百萬民眾,留下的只有表面的風光。
新移民到達新大陸之后也混得很差,甚至不如黑人,他們只能從事危險的工作,比如修建鐵路和碼頭裝卸,自由女神像、橫穿北美的鐵路,美國鐵路的每根枕木下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尸首,他們獲得簽證的同時被強制在參軍報表上簽字,或者簽下賣身契成為“白奴”,他們甚至認為愛爾蘭大饑荒是英國的一次有計劃的人種滅絕,行徑和**屠殺猶太人,奧斯曼帝國滅絕亞美尼亞人如出一轍。
魔法部在那個時候沒有管麻瓜政府的事,當時的魔法部長霍滕西亞·米里法特推行了很多法律法規,巫師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要過,誰管麻瓜的死活。
西方巫師和東方巫師不一樣,東方巫師是關心麻瓜生死的,對純血主義者來說,麻瓜自相殘殺死光了還剩得他們自己動手,食死徒就喜歡虐殺麻瓜玩。
食死徒喜歡帶著尖頂帽,而關于尖頂帽設立的法規正是米里法特下臺的原因,她管得太多了,真是讓人厭煩。
這場饑荒其實可以避免發生,在土豆的原產地美洲,當地人都是兩種土豆間種,只是當時的人都沒在意,都忙著工業革命去了。
至于清朝人口激增,和清政府“管理有方”以及“康乾盛世”沒有絲毫關系。
清朝初期沒有人口普查,康熙要平定三藩需要稅收和征兵,改良了稅制后逃戶才得到了緩解,清朝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發生在17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