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羅斯福的爐邊談話沒有起作用,美國人還是把錢放在自己家里不存進銀行,通貨緊縮解決不了,美國變成拉美國家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局就不得而知了。
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向滿清購買了3萬噸煤和3000石大米,開戰后部下建議李鴻章停止供貨,李鴻章以“訂貨在失和之先”為由繼續供貨。
甲午戰敗積弱不是一時,自強運動搞了30多年,一點起色都沒有,憑著滿清賠的2億兩白銀日本突飛猛進了。
戰國中期屈原曾經施行一系列革新,不想在楚國剛剛有所起色的時候,老貴胄和老世族秘密的結成聯盟,將國王毒殺了。
在喬治·馬戛爾尼的回憶錄里是這么記錄那次到中國的出使,覲見乾隆的。
英國使團向清政府贈送了一批國禮,其中包括:前膛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等天文學儀器、鐘表,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還有一盞巨型枝形玻璃燈,要安裝在圓明園內。
它的結構很復雜,有幾百個零件,馬戛爾尼原本以為要找英國匠人來安裝,結果兩個中國工匠研究了半個小時,就把那個巨型玻璃燈裝好了。
中國人的靈巧思維和超強的動手能力讓馬戛爾尼驚嘆,但是他很快就不以為意“目前和歐洲相比,他們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偉大,卻在大事上渺小。”
當時使節團送給了乾隆很多槍炮,這并沒有引起那個八十三歲,垂垂老矣的皇帝任何重視,他將它們放進了一個藏寶庫了,直到1900年八國聯軍沖進圓明園的時候才被重新發現。
當時它們的表面已經布滿了灰塵,甚至根本沒有拆封,更別說研究它們了。
一個老人,對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任何夢想,唯一能讓衰老的乾隆感到有趣的是使節團里的一個少年托馬斯斯當東,馬可波羅游記里的東方似乎是完美的天堂,可是真正看到的卻和游記中不一樣。
他花費了差不多10年的時間,將《大清律例》翻譯并介紹到英國去,這是中國第一本由中文翻譯成英文的書籍。
回國后,他利用搜集的信息,著書立說,闡述了自己對中國政治、外交和歷史文化等各方面情況的認識理解。這些著作對西方人認識了解中國發揮了很大作用,有些甚至成為英國政府制定對華政策的基礎。
1823年,小斯當東與亨利·托馬斯·科爾布魯克共同發起創辦了皇家亞洲學會,致力于推動對亞洲各國的政治、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工作。小斯當東還積極推動英國的漢學研究。在他的努力下,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和帝國學院聘請教授,開設漢學課,專門教授漢學課,他由此被譽為“英國漢學之父”。
1818年至1852年間,小斯當東數次當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是當時英國下議院中對中英關系較有影響的議員之一。就在小斯當東們因為中英之間的困境而一籌莫展的時候,另一股力量正在改變著中英兩國的關系。他們就是鴉片走私商。
起初,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僅僅是為了平衡過于畸形的中英貿易。但是鴉片走私的暴利很快就超出了始作俑者的意料,參與走私的也不僅是英屬東印度公司。鴉片走私的猖獗徹底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平衡,中國由入超變為出超,大量白銀外流,引起了國內的銀荒。而吸食鴉片對中國人身體的殘害更讓中國人擔心它將摧毀帝國的武裝力量。于是,清政府中禁煙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最終道光皇帝決定委派林則徐赴廣州禁煙。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立即引起了英國下議院的激烈討論。議員格萊斯頓反對為了一種罪惡的交易而挑起戰爭。中國通托馬斯·斯當東站了起來:“我們進行鴉片貿易,是否違反了國際法呢?沒有。當兩廣總督用他自己的船運送毒品時,沒有人會對外國人也做同樣的事感到驚訝。”
“如果我們在中國不受人尊敬,那么在印度我們也會很快不受人尊敬……如果我們要輸掉這場戰爭,我們就無權進行;但如果我們必須打贏它,我們就無權加以放棄。”此時全場肅靜,所有人都在傾聽他的講話。幾分鐘后,他給出了最后的結論:“盡管令人遺憾,但我還是認為這場戰爭是正義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隨即,大廳里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
三天后下議院投票,結果是:主戰派271票,反戰派262票,9票之差。托馬斯·斯當東最終促成了鴉片戰爭的爆發。這場戰爭的結果不言而喻,英國獲得了勝利。從此,東西方對峙的格局徹底終結,東方開始從屬于西方。
那個乾隆曾經很喜歡的孩子毀了他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