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保險就像對賭,保險是一種轉移風險的工具,如果沒出事,客戶給的保費就是保險公司收走,如果出了事保險公司就要賠償。
大海上的情況變幻莫測,就算風平浪靜也有可能遇到海盜,絕大多數貿易商人都會買保險轉移風險。
但是有時商家也有周轉不靈的時候,運氣好船平安到達,運氣不好船主不只是失去一船的貨還要賠償海員的傷亡賠款,愿賭就要服輸,從富翁變成一無所有甚至是負債累累是很正常的。
帕麥斯頓從父親那里繼承了7.5萬英鎊的財產的同時還繼承了9萬英鎊的債務,只是單純做加減法的話繼承這筆遺產肯定不合算,但是絕大多數公司都是要背負債務的,并且債務可以重組,也就是說只要修改了原定債務償還條件,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
只要有流動資金在手里就還有機會,現在麻瓜學校很多有錢人的孩子都貸款讀書。不是他們付不起那筆學費,而是讓流動資金在自己手里,這樣畢業就有啟動資金了,再加上貸款帶來的外部壓力,他們就讀書更勤奮了。
時間也是博弈的成本之一,時間寬裕方絕對比時間緊張的一方有利。
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僅俄國人缺錢,法國人也缺錢,拿破侖以8000萬法郎賣了260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
俄國沙皇伊凡四世在位期間,曾鼓勵俄國商人與哥薩克騎兵,可以在不納稅的前提下自由開拓土地發展貿易。
這些人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西伯利亞的皮毛生意,要知道在當時一件紫貂皮拿到歐洲就可以賺取大筆的金銀,因而又被稱為“軟黃金”。
除此之外阿拉斯加地表基本上是一片不毛之地,1854年美國的一個商人,來到圣彼得堡,拜會了當時的俄國重臣尼古拉耶維奇,兩人商談很久。三年之后,也就是在1857年,尼古拉耶維奇,就向俄國政府提出,出賣阿拉斯加的建議。
他給出的理由是:美國統一北美,是可以預見的,阿拉斯加給俄國也帶不來巨大的利益,賣出去也不會有什么影響。盡管外務大臣不同意,可是沙皇卻批示:值得考慮。尼古拉耶維奇是沙皇的弟弟,外務大臣戈爾恰科夫,雖然不同意出賣阿拉斯加,可是又不敢違背沙皇的意思,于是就采取了拖延的方法,向后拖延了10年的時間。盡管美國處于內戰,可是對于阿拉斯加的事情毫不放松,尤其是尼古拉耶維奇,經常在沙皇面前進行鼓動,還把很多的大臣,拉入自己的陣營,尤其是財務大臣賴滕。1866年9月,財務大臣賴滕,給沙皇一份報考,說近幾年債臺高筑,國庫空虛,必須盡快籌集450萬盧布,只有在國際上貸款,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其實就那種告誡沙皇,是否出賣阿拉斯加,和是否能夠得到貸款息息相關,換句話說,賣掉阿拉斯加不僅能夠得到貸款,甚至還可以延期還款。1866年沙皇最初最后決定,以500萬現金出賣阿拉斯加。
1867年3月美俄雙方談判接近尾聲,美國做出了改動把500萬金幣,改成了720萬。斯捷克利男爵即使報告沙皇,沙皇也批示盡快收款,把錢存入倫敦的銀行。
1867年2月29日雙方正式簽字,這樣美國還沒有付款,就直接得到了阿拉斯加,可是后來美國并不同意在倫敦付款,因為倫敦銀行是沙俄皇室的私人賬號,而沙俄的國家賬號在英格蘭。
1990年“沙俄美洲”的展覽會上,出現了一個美國購買阿拉斯加,俄國方面開具的收據,根據歷史記載,這個交易是在華盛頓付款,可是收據怎顯示紐約,收據的簽收人則是斯捷克利,雖然作為代表,他是有權力收款的,可是后續要經過俄國財政部,把所有金幣,運回圣彼得堡,可是斯捷克利手下的卻是紙幣。當時的紙幣完全不能和金幣相比,價值也低很多,720萬的紙幣也就相當于540萬金幣而已。
就這樣一來一去,斯捷克利男爵就讓俄國損失了接近180萬金幣,還有當上交收據之后匯入倫敦銀行的款項,也只有703.5萬美元,其余的也被外交部截留。再加上后來在阿拉斯加發現的漁場、金礦和天然氣,俄國人這筆買賣虧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