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斗每個國家都有,日本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崩盤就和大藏省與日本中央銀行的內斗有關,現在和波莫娜吃飯的男人們聊的就是這個。
三重野康想要對國內的經濟進行改革,但是卻有保守派的阻撓。
大藏省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后直到2000年期間存在的中央政府財政機關。明治維新時期的“先進思想”在20世紀已經非常落伍了,大藏省的官員還以為掌握利率就能掌握經濟。
日本中央銀行的“日元王子”們想自立門戶,不再繼續受大藏省管轄,然而那不是那么輕易能做到的。
廣場協議不論是日本主動同意增加匯率還是美國人逼的,這都是不折不扣的賣國行為,損害的是國內有出口貿易的企業,昔日喊著“尊王攘夷”,敢在京都進行暗殺的維新志士已經沒有了,留下的只是一群屈服順從的官僚而已。
在房地產泡沫破裂后,大藏省曾經打算通過調整匯率來挽救國內經濟,也就是讓日元貶值,可是那個時候日元已經國際化了,英美不會坐視日本再次經濟崛起,中國也趁著這個時候報一箭之仇,日本拋售多少日元出來,市場很快就消化了,大藏省不但沒有讓日元貶值,甚至還讓日元升值,這樣更加不利于國內經濟了,那場“狙擊戰”就有倫敦華商的“通力協助”。
要挑動外匯市場幾十億美金是遠遠不夠的,不過積少成多后,就算是一滴水也會成為汪洋大海。
日本中央銀行和大藏省的角逐以中央銀行勝出結束,大藏省最后解散了,中央銀行獲得獨立,然而經歷了大起大落后,普通的日本人已經沒法承擔那么大的風險,不再輕易消費和貸款投資了。
不論之后的日本政府如何刺激消費,調整利率都起不了作用,畢竟大家要存錢為老了之后打算,只是有的時候在垃圾桶里還能找到成捆的現金,那是老人存起來的,可是他一個人死在房子里,幾周后尸體發臭了才被人發現,來收尸的人根本不知道他的那些遺物里藏了安么多錢,就當垃圾處理掉了。
三重野康和日本政府角逐的時候根本沒有去關心普通平民是怎么想的,他最終實現了他的個人目標,卻將普通民眾的利益給犧牲了。
他上任之初就是加息,并有意給大眾留下泡沫是因為長期低利率造成的,泡沫造成了貧富不均,這讓他獲得了輿論上的支持。
大藏省在他上任之前就加息了兩次,再次加息簡直就是自殺,于是大藏省限制了窗口指導,尤其是房地產貸款,并開始收房地產稅,這加速了泡沫破裂,沒有了房地產這個“印鈔機”(派生貨幣),在1991年日本貨幣增速斷崖式下跌,銀行借出去的錢都成了收不回來的壞賬。日本人一瞬間從習慣了花錢大手大腳到節衣縮食,這個落差實在太大了,很多人都受不了,自殺率攀升,大量青壯年死亡。
這一部分人是日本經濟的“引擎”,沒有了他們,日本就要靠老人和小孩子來推動內需了,可是小孩子已經成了“平成廢物”,老年人也沒什么力氣了。
壞賬如果多人一起還,那么還起來沒那么吃力,壞賬多,人口少,還起來更吃力。利率只是用錢的成本,沒有貸款一切都是枉然,三重野康聽從了大藏省的命令減息,但是基礎貨幣發行權還在中央銀行手里,危機發生時往往伴隨著通貨緊縮,連銀行都沒錢了,屆時將引起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個時候解救的辦法就是量化寬松,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