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戰爭在現在看來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1861年4月至1862年9月是“有限戰爭”階段。雙方都集中兵力于東戰場為爭奪對方首都而展開激戰。
擒賊先擒王,不論是南方軍還是北方軍都認為攻破了對方的首都就能讓對方屈服。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南方只有910萬人,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
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他們在之前參加過美墨戰爭,他們的軍隊有足夠戰斗經驗,而且指揮官經驗也是很豐富的,在戰場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能及時的調整策略。指揮的名將包括“西點第一名將”萊斯特·李,“石墻”杰克遜,“不敗的猛將”約翰斯頓,“小貝利撒留”蒂文森等等絕大多數優秀的西點軍校畢業的將領都投向了南方。
在第一階段戰爭,北方人在東部戰場是輸給南方人的,因此有了斯嘉麗成了寡婦,但還是可以參加舞會募捐的場景。
讓南北戰爭發生轉折的是1862年9月22日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發表了解放宣言,推行了一系列的解放黑奴的戰爭,并允許黑人加入軍隊,因此使北方軍隊的實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同時還頒布了宅地法,只要北方人贏得了此次戰爭,黑人奴隸徹底贏回了他們的自由,于是無數南方種植園的奴隸開始逃亡北方。
在正面戰場上北方軍隊采取的是大張聲勢的策略,目的是給與南方軍隊心理上的打擊,可是結果卻沒有這么如意,在奴隸被解放后,南方的種植業沒有了勞動力,南方經濟趨于瓦解,于是這場內戰以北方勝利而結束。
戰勝的時候歌舞升平,輸了的時候就是各種愁云慘淡,白瑞德那個混蛋,當其他男人在前線拼死作戰的時候他卻在后方和女人們混在一起。
隨著生產力提高,損失的裝備馬上可以后方工廠生產,但人不是那么容易補充,南方的男人本來就少,16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人就更少了,再加上奴隸不斷逃向“自由的北方”,南方的士氣很難重振了。
白瑞德說,過去為生存而提出的目標已經消失在我們的眼前。
就像兩個拳手,一方再如何強壯,如果總是擊打對方防護嚴密的頭部,顯然要很久才能擊倒對方。
戰爭拖得越久對人數少的一方越不利,不論南方軍比北方精銳多少,敗相已經產生,大面積的戰略縱深區域能讓軍隊有得以喘息的時間,并利用時間進行重新集結,修整。
有縱深的國家擁有比沒有縱深的國家更大的對敵防御的緩沖地帶,更大的緩沖區域使國家能在首次交鋒失利后,得到更多的時間從驚慌中清醒,并著手開始計劃更具遠見的戰略,而不僅僅是防御或反擊這么單純。
簡而言之,國土廣闊的好處是明顯的,即使是什么都沒有的沙漠,只要它能成為戰略縱深,那這塊土地就是不能丟的。
一開始南北戰爭根本不是為了解放奴隸而發動的正義之戰,戰爭結束后黑人的地位依舊低下,受到歧視和迫害,只是名義上自由了。
南方軍的盟友英國人因為連續的棉花豐收,加上有印度這些殖民地提供的糧食,根本不需要太支持南方人,再加上1857年爆發了經濟危機,及危機后的工人運動,議會改革的呼聲高漲,他們自顧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