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女人來說,選擇是一種難事,那么對男人來說,有的時候他們不得不被各種外力逼迫著去面對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有一個統稱,名叫“責任”。
和女孩子鬼混的時候很開心,如果她懷孕了他就要負責;在一片土地上享受和平安逸的生活很開心,當這片土地遭到威脅的時候他就要負責守護這片領土。
男人隨著年齡增長,往往會變得越來越沉默,需要休養時沉默,需要療傷時沉默,需要專心思考時沉默,又偏偏女人喜歡用聽覺戀愛,因此女人非常容易誤解男人的沉默。
語言不只是會用來說情話,也有可能是用甜言蜜語掩飾的謊言,拉文克勞的幽靈海蓮娜也被伏地魔給騙了。她母親的冕冠被黑魔法玷污,簡直就像是智慧本身被侮辱了。
所以,波莫娜對洛哈特那種有漂亮外表、夸夸其談的男人沒什么興趣。
她的年齡比西弗勒斯大,因此格外難以接受一個年紀比她小的人心智比她更成熟的事實。
就一般人而言,年紀越大越成熟,但有那么一些人,即便年齡不大,只要閱歷夠多,也會比年紀大閱歷少的成熟。
女人教男孩成為男人和男人教男孩成男人的方式差很多,可怕的老師才不會和阿不思一樣“循循善誘”,可憐的納威,他又惹著老蝙蝠了。
魔法即強權,這是新校長先生的風格,他才不會搞什么民主和平等,哈利可以叫西里斯名字,德拉科敢這么叫他的教父試試。
強勢的人給人的感覺通常是很不好惹,每次西弗勒斯在學校里出沒,學生們遠遠看到他,就跟摩西分紅海一樣自動閃開一條路,也就哈利波特敢跟他對著干。
孔子的教學方式是言傳身教,他的弟子將他的言行和其他同學的言行記錄下來組成了論語。
蘇格拉底用提問來進行教學,他并不把結論直接教給別人,而是指出問題所在,并一步步引導人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
他認為,在學生的腦子里“正確”的答案已經存在,只需要問正確的問題就能將它們給啟發出來。
例如一位青年,一心想當政治家,為幫助這位青年認清正義與非正義問題,蘇格拉底運用啟發式方法和這位青年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蘇問:虛偽應歸于哪一類?
青年答:應歸入非正義類。
蘇問:偷盜、欺騙、奴役等應歸入哪一類?
青年答:非正義類。
蘇問:如果一個將軍懲罰哪些極大地損害了其國家利益的敵人,并對他們加以奴役這能說是非正義嗎?
青年答:不能。
蘇問:如果他偷走了敵人的財物或在作戰中欺騙了敵人,這種行為該怎么看呢?
青年答:這當然正確,但我指的是欺騙朋友。
蘇問:那好吧,我們就專門討論朋友間的問題。假如一位將軍所統帥的軍隊已經喪失了士氣,精神面臨崩潰,他欺騙自己士兵說援軍馬上就到,從而鼓舞起斗志取得勝利,這種行為該如何理解?
青年答:應算是正義的
蘇問:如果一個孩子有病不肯吃藥,父親騙他說藥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結果治好了病,這種行為該屬于哪一類呢?
青年答:應屬于正義類。